- 22 旧闻
揭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公安部队
-
李涛
新中国的公安部队,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为适应对敌斗争和巩固人民革命政权的需要,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支执行公安保卫任务的武装力量。在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中,公安部队执行清剿土匪、平息叛乱、反空降、警卫首脑机关、警备城市、守护重要工业设施、守卫铁路桥梁和隧道以及看押罪犯等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1964年6月,毛泽东在接见公安部队先进单位和个人代表时,指出:公安部队是敌人最害怕的队伍。
开国大典前的反特斗争
北平曾是国民党统治华北的军事政治中心,更是国民党特务活动的中心。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数千名国民党骨干和特务分子分别从华北、西北、东北地区逃亡到这里。当时北平的总人口为160万,平均每80人中就有一名国民党骨干和特务分子。北平和平解放后,这些国民党骨干和特务分子作出“应变”计划,采取“整退零进”“多层次多战线潜伏网”的策略,部署了几十个潜伏台组,其中就有专门以刺杀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高级干部为主要目标的行动小组。他们在要道路口、涵洞桥梁安置爆炸物,制造谣言蛊惑人心,破坏党群关系和党的威信,并大搞暗杀刺杀活动。针对敌情、社情复杂的严峻局面,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公安部,调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19兵团第一政治委员罗瑞卿担任公安部长,同时组建一支集军事与公安业务于一身的新型人民武装——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隶属中央军委公安部指挥,主要担负党和国家中央机关、中央首长的安全警卫和维护北平治安等任务。公安部队与北平市公安局密切配合,加强侦破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了肃清反革命特务工作,先后破获了9个国民党特务潜伏台组,同时通过强有力的工作,迫使一大批特务头子、骨干和特务分子自首登记,使北平的社会治安迅速好转。为将北平“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开国大典,公安中央纵队派出大批官兵身着便装,在天安门广场附近巡视。一天夜幕降临时分,化装成北平市民的公安中央纵队第1师第2团排长刘拴虎被地上的一个烟头吸引了注意力。他捡起来一看,是“飞马”牌香烟。刘拴虎俯下身来仔细观察,发现地面上杂乱的脚印中有几个明显的皮鞋印,这更加重了他心头的疑惑:北平的老百姓很少抽这牌子的香烟。这是谁扔的烟头?是这个穿皮鞋的人吗?那么,他来到这里又是要干什么?此后一连数日,刘拴虎都特意到这里来转转,想发现新的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后,一个头戴礼帽、脚穿皮鞋、形迹可疑的人出现在他的视野内。远远望去,此人一会儿抬头四处观察,一会儿又低头在一张纸上紧张地记着什么。刘拴虎走近一看,像是张线路图,于是就大声问:“你是干什么的?画的是啥呀?”没承想这家伙抬头瞧了一眼刘拴虎,二话不说,突然从腰间掏出一把匕首就刺。刘拴虎在延安时期就是中央警卫团的战士,擅长擒拿格斗。只见他一闪身,躲开刺来的匕首,伸出右手抓住这家伙的胳膊,顺势一扭,脚下一个绊子,左手猛地一推。匕首当啷掉地的同时,这家伙一个嘴啃泥,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束手就擒。经过审讯,此人名叫王以才,是国民党国防部二厅华北督察二组北平情报组的特务。他的任务就是绘制路线图,准备在开国大典时对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车队实施爆炸。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公安中央纵队、北平市公安局立即顺藤摸瓜,对城里每条街道、每个胡同进行拉网式清理,先后抓捕了国民党党通局北平区第二分局行动组杨金富等14名案犯以及惯匪、特务3000多名,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为保证开国大典的绝对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黑水剿匪立奇功国民党当局在败退台湾前,有计划的在大陆一些新解放区和部分沿海岛屿留置了大量土匪特务武装,与溃散的国民党军残部相结合,网罗恶霸地主、散兵游勇、地痞流氓、反动会道门成员及惯匪,并胁迫一批受蒙蔽的群众,聚众结伙。这些形形色色的土匪武装打着“救国军”“自卫军”“保民军”等旗号,进行疯狂反扑,妄图建立“大陆游击根据地”,伺机配合台湾国民党军反攻大陆。匪患不除,国无宁日。为巩固新生的共和国,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和部署,公安部队与人民解放军在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紧密配合下,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从十万大山到珠江两岸,从天府之国到西南滇黔,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剿匪斗争。黑水剿匪是公安部队参加的一次著名战斗。黑水地区位于川西北的黑水河中上游,纵横200多公里,海拔在3000米以上,为藏族、羌族聚居区。境内多原始森林、高山深谷,地形复杂,交通不便。1951年5月,国民党“反共突击军第249路军”司令、军统特务傅秉勋潜入黑水地区后,纠集残散匪特、反动军官及逃亡地主、恶霸,频频制造民族隔阂,煽动武装叛乱。黑水叛乱,震惊中央。毛泽东急召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询问剿匪之事。为迅速剿灭这股恶匪,西南军区决定以公安部队及川西军区联合组成黑水前线剿匪指挥部。贺龙、邓小平亲自点将,任命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副政治委员郭林祥为剿匪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统一指挥7个步兵团又5个营、2个炮兵营共2.1万余人。考虑到黑水地区地形特点,以及台湾当局有可能派飞机空投人员物资等情况,中央军委决定由空军抽调轰炸机、歼击机各一个大队支援地面作战。1952年7月20日,剿匪作战打响。剿匪部队兵分东、西、北三路,采取迂回包围、多路钳击、短途奔袭的战术,展开进攻。至24日下午,东西两路大军胜利会师麻窝,歼匪500余人,打乱了叛匪的防御体系及指挥机构。剿匪部队经过一个月的艰苦作战,共歼叛匪2500余人。大股土匪被歼后,残匪分散逃入山区,惶惶不可终日。傅秉勋等匪首企图窜入草地,而苏永和、兰都、苏希圣等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则采取观望态度。在剿匪部队强大的军事、政治攻势面前,苏永和率匪众投降自首,傅秉勋等匪首被俘。至9月21日,除9名残匪窜入草地外,黑水地区的土匪被肃清,从而稳定了川西北和甘青边境的社会秩序,也为和平解放西藏叩开了大门。海防作战中的守备英雄国民党当局败退台湾后,凭借海空优势,不断派遣军队从海上和空中对大陆,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袭扰破坏活动。针对台湾国民党军以沿海岛屿为窜犯重点、力图扩展海上阵地的实际情况,公安部队与人民解放军以攻守结合的办法,一边进剿逃往岛屿的残余之敌,一边打击已经解放岛屿的敌对窜犯活动。其中,东山岛战斗就是边防公安部队在反击台湾国民党军武装进犯作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1953年7月16日,台湾国民党军驻金门防卫部上将司令长官胡琏和第19军军长陆静澄率第45师(欠2个营)、第18师一部、2个海上突击大队及海军陆战队1个中队、伞兵1个支队等共1.3万余人,在海、空军配合下实施偷袭,企图“以大吃小”,一举拿下东山岛。清晨,国民党军海上突击第1、第2大队向全岛咽喉200高地猛扑过来。200高地其实就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土丘,从侧背缓坡只需两分钟便可登顶,连粗气都不会喘。但正是这个极不起眼的小山,在东山岛战斗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战斗打响后,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命令公安第80团坚守待援,同时组织部队迅速增援。面对三面围攻上来的千余名国民党军,坚守200高地的公安第80团2连官兵毫无畏惧,英勇抗击,以寡敌众。他们凭借7个土木堡、200多米长的堑壕和不到百米的土坑道,浴血奋战一整天,连续打退敌军18次进攻和偷袭,共毙伤400余人,俘虏13人,创造了海防战线“顽强守备,积极歼敌”的范例。战后,2连荣立集体一等功,有2人立一等功、13人立二等功、69人立三等功,并被授予“东山战斗守备一等功臣连”的荣誉称号。上午,我方增援部队第31军第91师第272团一部首先上岛,在公安第80团的配合下,于午后歼国民党军伞兵400余人,并连续打退敌军数次冲击,控制了渡口,保障后续增援部队进岛。当晚,我方驰援的第41军第122师第365团及第361团一部、第28军第82师第244团及军炮兵团、福建军区直属高炮营等相继上岛进入阵地,发起反击,至17日黄昏结束战斗,国民党军残部登舰溃逃。此役共歼国民党军3000余人,炸毁坦克2辆,击沉登陆舰艇3艘,击落飞机2架,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据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