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科技手段,创新政治教育

  • 甘志辉

        如果民兵政治教育是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重要保证,那么利用互联网就是创新主题教育的一个有力手段。
        家在偏远地区广东省紫金县南岭镇民兵钟家业在家打开国防教育网,只要轻点鼠标就能浏览到今年主题教育学习内容。这是县人武部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结合民兵预备役人员居住分散,难集中,创新政治教育方式,走军民融合式可喜的变化。
        “真解渴、还想听……”家住紫金县紫城镇城东居委会民兵陈维新在春节期间对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真情表白。这是县人武部利用科技手段创新政治教育的可喜变化,实现疫情防控和政治教育两不误。
        顺着可喜变化的足迹追踪,原来紫金县政治教育起点不高,一般先制订教育计划,再按部就班地落实教育内容,联系实际不紧,方法落后,手段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种“填鸭式”教育方式,容易引起民兵造成民兵上课积极性主动性,兴趣不浓,甚至出现交头接耳,打酣睡的现象,更有甚者认为上民兵教育课就是讨论课、议论课,学习政治课积极性不高,氛围不浓,达不到以学促训、以学促管的目的。针对民兵政治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紫金县与地方党校合力,决心改变单一教学的现状,与县委部门参照新颁布《民兵政治工作规定》的要求,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政治教育,而网络教育对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是有效政治教育宣传途径。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多样宣传方式,增强民兵政治教育的吸引力,牢固树立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国防观。
        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教案生动形象地反映在屏幕上,辅之观看教学录像片,浓厚教育氛围。通过多元素文化吸引民兵眼球,适应民兵胃口,达到教育效果最大化。
        与此同时,人武部结合“客家古邑,红色紫金”这张城市名片搞好民兵政治教育,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紧紧围绕紫金县是孙中山先祖入粤祖籍地、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的红色文化阵地,以开展“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军魂意识”和“学习贯彻党章,弘扬优良作风”两项教育为契机,深入开展“抚追历史红色记忆,打造良好军营文化”专题教育活动,筑牢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思想根基。此外,县人武部还利用当前征兵下乡调研的有利时机,组织基层民兵开展国防知识讲座,举办国防图片览。从而激活民兵政治教育的一池春水,培育了民兵爱武精武的战斗精神,既丰富了民兵生活,又拓宽工作视野,达到了民兵政治教育落实的目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