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对俄罗斯态度悄悄在改变

  • 张建墅

        近一段时期,日本加强了对俄罗斯的舆论施压:官方继续保持着推动对俄缔结和平条约、解决领土问题谈判的立场;民间声音转向重提“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被俄罗斯“无法律根据地占有”的论调;媒体则更多地协同欧美,传播和放大对俄不利的声音。日本舆论界及学术界的对俄态度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在解决领土问题方面对俄方的不信任感明显加重;另一方面,日方协同美欧加强对俄压力的意味趋浓。
        《读卖新闻》2月8日报道提到,原NHK电视台解说委员会委员山内聪彦7日在鸟取市发表演讲时表示,今年适逢《日苏共同声明》发表65周年,该声明中写明了“缔结和平条约后移交四岛中的齿舞群岛、色丹岛”,但俄罗斯国内要求释放反对派领导人的抗议活动比较严重,俄联邦议会下院(国家杜马)选举在即,所以日俄推进领土谈判的局面难以打开。而且,“战时状态下被武力夺取的领土,想要在和平时期通过谈判拿回来,确属‘至难之业’,日方只能坚强地忍耐,继续谈判”。
        日俄关系从安倍内阁执政后期就开始显现出降温、转凉的迹象。2020年上半年,日媒经过阶段性试探之后曝出一个消息:俄驻日通商代表部外交官安东(音)通过宴请等手段,非法从软银公司一职员处获取技术机密,日本警方认为安东系俄“对外情报厅”人员,安东则抢在日方采取司法行动之前悄悄离开了日本。“安东事件”似乎预示着日俄关系“安倍-普京蜜月期”已烟消云散。随后,日媒对俄报道集中转向普京修宪、连任及其对解决“领土问题”影响等话题,明显表现出对普京“超长期执政”趋势的“忧虑”。
        日本对俄外交心态也受到第三方势力的严重影响。比如说,2020年10月20日,英国政府宣称,俄罗斯军事情报机构“总参谋部情报总局”的网络部队,曾以东京奥运会关系团体及个人等为目标实施大规模网络攻击。对此,日本官方公开反应虽克制、低调,但日媒报道却提到,日方高层感到极为震惊和遗憾。当时,日英之间正在进行双边贸易协议谈判,就英国向东亚海域派遣航母打击群、日本加入“五眼联盟”等话题,日英双方也是互动频频,构建新的日英同盟、合力对俄的历史轮回幻影频频闪现。
        面对日本,俄罗斯的应对一贯简明而强硬。俄领导人及各级高官不断通过谈话等形式释放信息。俄前总理、国家安全保障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2月1日对塔斯社等俄媒重申了“在领土问题上不对日本让步”的立场,表示日方“没有与我们进行移交俄领土主权谈判的权力”。普京2月10日在会见俄媒高层时表示,俄方希望发展对日关系,但不会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月18日发表的视频谈话中提到,“不允许以任何形式讨论(割让领土)这个题目。”日媒认为,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方面以俄宪法为由拒绝对日领土谈判的姿态进一步走强。
        此外,俄远东地区萨哈林州政府近期公布,正推进在国后岛的垃圾处理厂建设计划,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处理生活垃圾约1.38万吨,争取明年开始投入运营。该工程招标原本对日企开放,但日企并未参加。这也说明,安倍提倡的通过日俄在北方四岛上的“共同经济活动”增强俄对日信赖、促使俄软化领土问题,这个立场和意愿进展并不顺利。
        不过,美国拜登政府就任后,似乎让日方找回了一些对俄“信心”。日媒注意到,在拜登2月4日发表的外交演说中,展现了美国“加强与同盟国协作、重建美国领导力和信赖感”的强烈决心,还宣称“美对俄无抵抗的时代已结束”。
        在这种情势下,日媒踩着美欧对俄行动的节奏,对源自美英欧媒体的有关普京政权的负面消息,加大了转载与评述分量,对俄舆论压力和袭扰提升。《日本经济新闻》2月5日社论甚至直接表示,“预料俄国内的抗议活动将持续下去,普京政权可能采取更加暴力的行动值得担忧,如今正是国际社会施压予以阻止的时候”。在日本一些人看来,美欧对俄采取严厉批评和制裁措施,将有利于日方“软化”俄对日强硬政策姿态,有助于日方获得外交现实利益,颇有一种因有机可乘而窃喜的心态。
        对于日俄关系,日本学者后藤锦隆日前表示,美国拜登政府似乎已明确“以俄为敌”的立场,但具体会如何推进、推进到什么程度、效果如何,均尚不可知。日方的难处在于,如果对俄政策宽松软弱,当然会令美国不愉快;如果协同美欧对俄打击、施压,只会产生被俄罗斯“摁在地上摩擦”的结果。所以,日本有必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平发展路线,慎重处理并平衡好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避免落入美英欧对俄复杂地缘战略对抗的旋涡,同时积极搞好与近邻国家关系,并加快疫后经济重振。(据《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