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颗螺丝钉一样扎根在军队

  • 麻军 倪辉

        翟士申,1992年出生,2010年12月从陕西咸阳应征入伍,201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上士军衔。入伍11年来,1次被评为“四有”优秀个人,3次被评为优秀士官,3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荣获优秀共产党员1次。

        翟士申,现为战略支援部队某部供水维修班班长。入伍11年来,从事过警卫、纠察、供水岗位。干一行爱一行,无论在哪个岗位他从未有过一丝懈怠。担任供水维修岗位的他,虽不是道路工作者,却走遍了单位的角角落落,虽不是工作机器,却经常冒着30多度的高温、零下10多度的严寒拼搏在供水维修一线,只要工作需要,他随叫随到。
        由于长期从事维修工作,90后的他双手早已布满老茧、更是新伤摞旧伤,但是他从未有过退缩,“无论什么岗位,只要组织需要我,我就一定把它做到最好、做到极致!”这是记录在他笔记本封面的一句话。
    恪尽职守,
    做岗位最需要的“螺丝钉”
        下连后,翟士申就被分配到警卫岗位。无论是内务卫生还是警卫勤务训练,翟士申都力争做到精益求精。作为警卫骨干,他不断总结带兵方法,“生活要贴心、训练要狠心、帮带要耐心、教育要入心”的四颗心带兵方法,得到了官兵们的一致好评!
        2016年,由于工作调动,翟士申被分配到水厂担任维修工,毫无工作经验的他面对一个个供水设备此刻也慌了神,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名技术精湛的维修工。
        他以单位维修技术高超的老班长为师,白天来到设备车间主动拆卸一些损坏的零件,仔细琢磨书上的知识点,认真领会老班长所传授的维修技术要领。其他人在工作时,他在一旁仔细观看学习。大家都去休息时,他拿起维修工具,在设备上反复研究。翟士申一点一点积累经验,反复琢磨研究,逐渐成了设备维修“大拿”。
        “工作认真负责,有拼劲”,翟士申所在单位领导和战友们对他都有着很高的评价。翟士申爱琢磨,喜欢啃硬骨头。凡是交给他的工作,他总是想着如何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维修水平,出色完成技术高难度大的各项维修任务。
        人们常说:人生紧要处,往往就那么几步!翟士申入伍11年来,也一直面临着家庭困难和身体疾病的困扰,但不管自身困难有多大,他从未动摇过自己扎根军营的信念。
    舍小顾大,
    做祖国最渺小的“螺丝钉”
        2017年恰逢建军90周年,全军从各单位选拔受阅队员,参加阅兵是他军旅人生的第一个目标,便毅然决然地报了名。
        选拔时,翟士申刚刚和妻子定下了婚约,正准备筹办结婚仪式。和所有战友一样,他非常想去参加阅兵,但是想到在家等着自己结婚的妻子,一时陷入两难。没想到,一直有点“小任性”的妻子这次非常坚决地表示了支持:“先有大家后有小家,想去,就去吧!”最终他如愿以偿,走上阅兵的沙场,光荣地接受了习主席的检阅。
        十一年的军旅,要问翟士申有过什么遗憾,应该就是藏在他内心最深处,对家人的愧疚吧……
        2020年年初,翟士申的儿子翟业曈呱呱坠地。因为工作原因,直到儿子降临前几天才赶回妻子身旁。原本,他以为这次回来能好好地照料一下妻子,尽可能地弥补内心的亏欠。
        可谁知道,儿子出生还不到十天,他就接到了连长的电话。一贯雷厉风行的连长说起话来吞吞吐吐,他一听就知道单位有难题了。
        他满怀愧疚告别妻儿:对不起,因为我是一名军人。
    言传身教,
    做后浪前进道路上的“螺丝钉”
        入伍仅三年翟士申就被提拔为班长,这个“名头”一直伴随着他的军旅至今。作为一名骨干,摆在面前的问题不再是自己军事素质是否过硬、专业技能是否拔尖,而是怎样把班里的兵带好,让每一个兵的综合素质过硬。为此,翟士申没有少下功夫。
        为了当好排头立好标杆,无论是工作、训练,还是公差勤务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仍在埋头苦学岗位专业知识,为的只是能把专业知识再细化一些,让年轻人学起来更容易一点、理解更透彻一点。正是因为他的这份努力和付出,不仅工作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还为连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骨干。
        翟士申还是强军后浪们的“知心大哥”。他说:“知兵懂兵和生活上的融入才能走进他们心里。”他了解班里每名成员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大家有什么心事都愿意找他倾诉。
        战士小刘家庭生活优越,从小娇生惯养,与其他战友相处也比较自傲,久而久之,逐渐受到了身边战友的排斥。从掌上明珠再到战友排斥,小刘的情绪一落千丈,及时发现情况的翟士申便主动靠了上去。
        翟士申把大家叫到一起,促膝而坐。“小刘,你先分析分析问题的原因在哪,为什么大家都要躲避你?”小刘支支吾吾把自己的缺点说了出来。
        不怕错误就怕不敢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大家说通了各自的小心思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十多年来,“知心大哥”已经记不清和多少新兵谈过心,他总能在战士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甘为人梯,全身心带兵育人是对他最好的称赞!
        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翟士申把每一个岗位都干出精彩,他的事迹朴实无华,却树立起了一名新时代军人的“标准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