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疫不断电,守护电力“生命线”

  • ■ 邱琳 刘成璐

    主人公小传

        胡洪炜,武汉人。1978年9月生,中共党员,国网湖北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二班班长。18岁参军,19岁入党,21岁转业到地方,22岁成为业务带头人。曾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被授予湖北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11月,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胡洪炜在电力部门基层岗位17年,攀登过9000多基超高压铁塔,完成1800多小时超、特高压带电作业,200公里高空走线,12000公里的地上巡视,是名副其实的“业务超人”。他领军的带电班被称为“王牌部队”,多次完成重大抢险任务,稳稳地守护着华中电网、湖北电网的安全。精于技术操作,也善于技术创新、技术传承。他带领团队不断攀登技术高峰,获得25项发明专利。他教授过的300多名学员行走在国内外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上,为千家万户的光明和各行各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克服困难,迅速成为带电作业的高手

        1999年,胡洪炜退伍后成为湖北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检修中心的一名普通线路工人。刚接触电力检修工作的时候,他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中最致命的就是恐高。个性不服输的他,总是盼望早点完成培训,成为优秀的团队中的一员。可当班后,一看到高耸入云的铁塔时,胡洪炜傻了!更要命的是,在进行登高培训时,才发现自己有“恐高症”,尤其是看到随风摇晃的软梯“心里就发怵、腿脚打颤”,怎么说自己也是当过兵、扛过枪,一个恐高症都克服不了,这还算什么男子汉!于是,他坚持每天4个小时的爬软梯训练,克服了恐高症,大半年后,他也可以在百米高的高压线上“展翅飞翔”了。
        胡洪炜所在的班组,创造了许多“第一”:我国第一位进入500千伏电位的李祥林,我国500千伏带电作业第一人闫旭东,湖北省劳动模范汤正汉,是一支精英汇聚的强兵队伍。从部队退伍的胡洪炜师从闫旭东,他暗下决心:“我们不仅要当中国的状元,更要当世界的状元。”有了这样的决心,他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目标努力。2001年,他第一次参加线路检修,更换葛南线的间隔棒。第一天,师傅一口气换了8个,他只换了3个,最后师傅返回帮他换了1档线的间隔棒,他惭愧地琢磨了一晚上操作的技巧。第二天,他先缠着师傅讲解操作要领,探讨改进办法,边干边琢磨,基本上能与师傅“并驾齐驱”。到了第三天,情况就不同了,他返回来帮师傅换了1档线,心里才舒服了。“三天超师傅”成为一段佳话。
        在短短的几年里,胡洪炜凭借着自己的勤学苦练,迅速地成长,不仅成为生产技术骨干,还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的高手。
        线路有缺陷,必须立刻赶往现场,所以干带电作业这一行,要随叫随到。他早已习惯这样的节奏。带电二班的办公室里,常年有一个胡洪炜的行李包,里面放着工作服和洗漱用品。2008年抗冰抢险、2016年抗洪保电、2019年军运保电……胡洪炜以军人的临战姿态,背着行李包就出发,奔赴各个作业现场争分夺秒地抢修。
    “禁区勇士”,带出一批“王牌队伍”

        2008年8月,胡洪炜所在团队在华中电网公司500千伏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中,获团体二等奖;同年9月,在国家电网公司500千伏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中,获团体三等奖。
        2012年,在湖北省电力公司500千伏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中,胡洪炜荣获个人第一名。
        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加强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带电作业”项目的攻坚,武警部队转业的胡洪炜凭借过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以及精湛的带电作业技术,在层层选拨中脱颖而出。在输送电力过程中,对电力损耗较大,国家电网公司在湖北境内专门研发了特高压输电线路,专门解决远程输电的问题,特高压也成为了电力“高速公路”。
        2009年6月10日,国家相关部委对特高压带电作业科研项目进行验收,胡洪炜虽已在武汉基地进行了多次特高压带电作业训练,但这是实战,要面对的是高电压强电流的生死考验。上午9点30分,他穿上绝缘防护服迅速爬上铁塔,到达目标位置,“啪”的一声,电光火石之间,他牢牢抓住了80万伏特高压输电线,随后的一个多小时里,他顺利完成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等电位作业人员安全防护参数测试、等电位导线修补、等电位间隔棒更换等多项操作项目。
        胡洪炜因此成为了世界首个成功完成±800千伏特高压带电作业的“第一人”。他被大家称为“禁区勇士”。对于这一称呼,他说:“真正的禁区,不在于距离,而在于每个人的内心。选择一个方向,努力拼搏,只要坚持每个人都是英雄。”
        面对成绩和荣誉,胡洪炜看得很淡。
        胡洪炜创造了带电作业的“第一人”后,培养了一大批国内5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带电作业高端人才的带电检修班。在这个有着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和超高压带电作业“黄埔军校”之称的班组,他有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他常说,带电作业是一个团队,需要整个团队默契配合,成就他的是他的岗位和班组。正是“荆楚工匠”闫旭东、“荆楚楷模”汤正汉等第一代带电作业人的言传身教、倾囊相授,才有了自己的今天。
        胡洪炜从不吝啬将自己的技术经验传授给同事。在没有现场任务的间隙,他组织班员进行实战演练。在下班回家把孩子哄睡后,他熬夜修订培训计划与课程。在他的带领下,17名带电作业人员,平均年龄33岁的带电班,被称为“王牌部队”。
    疫情期间,确保湖北主网稳定运行

        湖北电网是西电东送的通道、南北互供的枢纽、全国联网的中心,湖北主网安全关系国家安全。武汉封城期间,胡洪炜共开展带电检修112个小时,消除缺陷56处,圆满完成了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等重要单位上级电源的保电任务,保障了电网“大动脉”的安全稳定运行。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里,连续不断的电力供给是致胜的保障,遍布湖北各地的超、特高压输电线路承担起重任。然而,入春以来,连续晴天、升温,以及不时出现的雷雨天气,都给暴露在野外的输电线路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危急时刻,胡洪炜总是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
        如果说医生守护着病人的“生命线”,那么作为国网湖北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班组长的胡洪炜,则守护着电力的“生命线”。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突然暴发。一夜之间,武汉封城,确诊病例还在不断增加,政府决定新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并改建16家方舱医院。胡洪炜所在班组维护的线路是这些指定救治点的上级电源,必须要确保其稳定运行。他和班员主动请缨,成立突击队,24小时待命。
        “运维保电的压力这么大,我申请到前线进行保电特巡!”胡洪炜的“冲劲儿”很快传递给了中心的每个人。在胡洪炜的带动下,一行行灼灼燃烧的文字、一个个鲜红的手印,凝成了一封主动上“前线”的“请战书”。
        2020年2月以来,在胡洪炜的带领下,队员们分成几支小队,最大限度地克服了交通的不便,分别赶赴江夏、蔡甸、黄陂等地,对500千伏电力“主动脉”进行了“地毯式”巡视,将直接影响武汉电力供给、最为关键的几条主网线路的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月17日,连续数日的雷雨大风天气导致一条线路地线断股,若不及时处理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影响供电。接到应急指挥中心的电话后,胡洪炜第一时间带领团队赶往现场。
        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路上设置了许多路障,到临近线路的地方,道路被各种卡车和泥巴墩子堵死,检修车无法继续前行,他们向附近的村民借了一个推车,将检修工具装车后就往前推着走,可车却推不动,原来是130多斤重的工器具把手推车的轮胎压瘪了。
        危急时刻,抢修任务容不得半点耽搁。他二话不说,背起工具,步行近4公里后,终于到达检修地点。来不及喘口气,胡洪炜立刻爬上40多米高的铁塔,半个小时内消除了故障。这样的抢修任务,在疫情期间,不止一次。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为了制止线下烧荒,胡洪炜和同事们途经100多个村落、跋涉400余公里,遏制了23起山火险情;为了保护寒潮之下的线路,队员们为了不让大风将塑料薄膜吹走,将沿线的蔬菜大棚紧紧加固……无人机的高空巡视,山林间的徒步特巡,跨江塔上的远眺监视,这样的日子已经成为中心的常态,而胡洪炜更是那个出行最多、冲在最前的人。
        “我们虽然不像医生在与生死搏斗,但作为电力人,在这场战‘疫’中拼尽全力、保卫电力就是我们的战斗!”胡洪炜掷地有声的话语,说出了一个劳模的担当。
        踏破禁区,领舞世界前沿;敢为人先,终立行业之巅。在人生线路上,胡洪炜如输电线路的铁塔般稳稳矗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恪尽职守、毫不退缩;他迎着复工复产的号角,不辞辛劳、迎难而上。他是带头冲锋的“逆行者”,他是不畏艰险的“领头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