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占全 刘晓才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军事威慑也由过去的核威慑转变为信息威慑。然而,冷战时期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激烈的核军备竞赛,其生产的核武器仍是当今世界杀伤力最大、威胁性最强、影响面最广的毁灭性武器。许多人都知道,美国、俄罗斯两国总统的侍从都随身携带着一个神秘的“黑匣子”——“核按钮”,但它能否保证绝对的安全,却永远是世人非常关注的问题。
美国使用核武器的制约措施主要有:一是对于紧急行动电文,要有一定的格式并经特别的加密,以保证执行者能核实其“权威性”并承认其“真实性”,这种加密采用最高级加密并带有数字签名,具有法律效能:二是密封核实系统和密码,逐级进行密码校核,当下一级收到上一级的核控制命令后,先校核真伪,然后向上级反馈校核信息,得到确认后再进行附加加密而后转发到下一级,要求校核程序必须自动、迅捷;三是在核弹头上安装电子密码组合锁,其密码为4位到12位十进制数字不等,每次批准使用核武器,只是批准某一特定的使用方案,并执行“协调原子能作战现行作业程序”。它至少包括十二种必须做出的报告,以便指挥机关能了解核战争的进程;四是对于介入控制实行2人原则。开启核武器的密码锁必须是两名值班员同时操作,核导弹的发射程序由两名值班员同一时间在相距3.65米的不同位置上分别转动钥匙后才能启动,而一名值班员绝对无法在同一时间内转动两把钥匙,而且还要求两人的动作必须在2秒内完成,否则发射程序不能启动。
俄罗斯为了保证“核按钮”的绝对安全,为其密码识别系统制定了包括指令、限时、识别、惩罚四个程序。指令程序主要指允许核武器进入发射状态的放行指令;限时程序是要求操纵者必须在严格规定的时间内准确按下由6个十进制数码组成的密码指令,如超出允许时间,则该程序立即失效;识别程序分为三级:第一级是对总统的识别,由于事先已将法定操纵者、作战预案、作战对象等有关数据存入“黑匣子”,而启动“黑匣子”又具有专有性和可靠性,电子设备能迅速对操纵者的合法性作出鉴别。第二级是对发射基地的识别,当战略导弹基地接到总统的指令后,须由自身储存的密码进行确认,无误后计算机才发出准备发射的指令。第三级是发射前计算机对发射指令和射击诸元的识别,确认各种数据准确无误后才能启动两把钥匙,这两把钥匙分别在基地指挥员和导弹分队指挥员手里:惩罚程序是指在操纵过程中,若有失误,核导弹便不能进入发射状态,或不起爆,或改变爆炸威力等。
由此可见,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对抗,美俄两国的“核按钮”的安全问题基本上是有保证的,人们所担心的偶有失误人类便会遭灭顶之灾的问题一般不会出现。但也不可否认,只要霸权主义存在,一旦爆发大规模的军事武装冲突,核大国出于某种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局部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因此,人类要想从真正意义上消除“核威胁”,就必须彻底销毁地球上现存的所有核武器。(据《知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