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丽萍 唐志群
4月19日,天下着蒙蒙细雨。福建省云霄县陈岱镇烈士陵园内,70岁的陈泽发和往常一样,拿起扫帚,认真地清扫陵园里的落叶及枯枝,用毛巾细致地擦拭每个纪念碑上的尘土。这项枯燥而又神圣的工作,陈泽发已经风雨无阻地坚持了41年。
1969年4月,19岁的陈泽发怀着对军营的梦想,从云霄县陈岱镇参军入伍。入伍后刻苦训练、牢记使命,在任炮兵期间,训练成绩始终优秀,入伍第二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2月,陈泽发退伍返乡。
退伍后的陈泽发日子过得平淡而安逸,1980年,陈泽发得知陈岱镇烈士陵园七十余个烈士墓没有专人管理,他便主动请缨当起了管理员,承诺不计报酬,他会以退伍老兵的品质干好这份工作。从此,开始了这份虽不起眼但无比荣耀的工作,这一承诺他坚守了41年。
由于没有任何报酬,许多人劝他转行。陈泽发说:“我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深知革命烈士们的丰功伟绩和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能够为他们陵寝,觉得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陈泽发抚摸着烈士纪念碑上的名字,想起战友们曾在他生病和训练受伤对他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想起在部队生活的点点滴滴,回忆起深切的战友情,让陈泽发心里一阵阵的疼,他决定一辈子留着烈士陵园,一辈子陪在英烈的身边。
41年来,陈泽发在烈士陵园日复一日打扫卫生、种植花草、擦拭墓碑,给烈士们唱军歌,从不叫苦叫累,从没说过一句怨言。除了守护好革命烈士的英魂,打扫烈士陵园外,还主动担当起义务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群众讲述东山战斗英雄们的事迹。清明期间,云霄县各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来到陈岱镇烈士陵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陈泽发又开始了他讲解员的工作。他说:“碑上铭刻的烈士名单仅是当时捐躯者的一部分,很多人都成了无名英雄,我们要牢记英雄事迹,也不要忘记无名英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来陈岱镇烈士陵园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陈泽发也开始忙碌了起来。他说:“革命烈士为国家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不能被遗忘,我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陈泽发41年初心不改,用默默无闻的坚守和点点滴滴的付出传承着红色基因。作为一名老兵,陈泽发说:“干了一辈子了,有了感情。只要我还能干得动,就要守护好这些烈士的陵墓,永远跟党走!”
据了解,陈岱镇烈士陵园,1953年修建沿用至今。现主要安葬烈士为东山战斗中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80团部分烈士遗骸,以及部分乌山游队烈士。陵园坐西朝东,依山建造,占地面积约2030平方米,共有墓堆78个,烈士墓74个。墓前立纪念碑一座,高约8米,方柱形,向上收分,四坡尖顶,上刻“烈士们永垂不朽”。2009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