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军眼中的“强敌”歼-20

  • ■ 陶钟

        歼-20战斗机的服役,让美国的F-22、F-35战斗机失去了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代差优势”,其优异的性能更是引发了美军高度的警惕。美军开始通过种种办法,来“扮演”和“模拟”歼-20,就像当初模仿米格-21和苏-27一样,想通过这种办法找到“克敌制胜”的办法,让美军战斗机飞行员能够在没有办法与歼-20实战交手的情况下,了解这款强大的武器。
    用F-22和F-35模仿歼-20
        美国空军假想敌部队最初成立之际,最主要的模拟对象就是当时的头号死对头——苏联空军。不仅假想敌部队使用的战斗机都喷涂成苏联战斗机的涂装,就连飞行员平时也要使用俄语进行交流,食用俄式的餐饮料理,甚至部队营房还要悬挂苏联国旗和标语,执行任务之前大家聚在一起高唱苏联国歌等等,总之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假想敌部队具有原汁原味的苏联风。
        时间进入21世纪10年代,随着苏-57和歼-20两款第五代战斗机的问世,美国“假想敌”部队也进入了更新换代的时候。由于没有条件获得歼-20、苏-57等真机,美国开始通过用其他型号战斗机更换成模拟目标机涂装;通过公开资料对目标机进行“测绘仿制”,制造目标机全尺寸模型等方法,来对假想敌进行模拟。
        譬如在2017年8月阿拉斯加“红旗”军演期间,美空军第18假想敌中队的F-16C战机,采用类似FC-31(歼-20)的黑色涂装,这被外界观察家认为是在模仿中国空军的两款第五代战斗机。当然,F-16C虽然在飞行性能上十分出色,但在隐身性能、超机动性、超声速巡航等方面,它根本无法模仿第五代战斗机的核心能力,因此其“扮演”更多是从较浅层面,让美军的飞行员初步适应和熟悉中国空军的新战机。
        而2018年,美军模仿歼-20“假想敌”的动作更进一步,进入了实质性模仿阶段,美国空军调派了F-22战斗机,在“红旗”军演上首次“扮演”歼-20战斗机,由于F-22在规格和性能上,是世界上与歼-20最为接近的一款战斗机,因此美军不惜用它来模仿歼-20,其模仿质量一下子大幅度提升,能更好的让美军飞行员感受第五代战斗机的强大隐身、超声速巡航、超机动性等能力。当然,如果真正细究起来,虽然F-22已经能够很贴切地模仿歼-20的大部分能力,然而由于时代原因,歼-20在航电系统和传感器能力上,是明显强于F-22的,所以用F-22,也不能做到对歼-20“惟妙惟肖”地模仿。
        此外,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报道称,美军伊曼纽尔·哈尔佐普洛斯上校证实:“此前在佐治亚州萨凡纳-希尔顿黑德机场拍摄到的这架中国歼-20隐身战机全尺寸模型,属于美海军陆战队‘训练与教育司令部’,主要用于地面假想敌训练。”美陆战队训练与教育司令部则补充介绍称,停放在萨凡纳基地期间,这架歼-20模型参与了各种试验和军事训练,但并未使用该模型进行空中格斗等飞行训练。西方专家认为,此次曝光美陆战队开始使用歼-20全尺寸模型进行假想敌训练,意味着美军已开始将中国歼-20当作重大威胁对待。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使用歼-20全尺寸模型用于假想敌训练的是美海军陆战队,而其所辖VMFA-121“绿骑士”中队正是第一支部署到东亚地区的F-35B短垂隐身战机部队(2017年1月进驻日本岩国基地)。这意味着一旦爆发冲突,该中队可能会成为美军首批与歼-20爆发正面对抗的作战单位。从潜在作战需求讲,美陆战队针对歼-20开展假想敌训练的需求最为迫切。可以预见的是,美军“瞄准”歼-20实施的各课目训练今后会越来越多,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近年来中国空军实力在不断增强。
        时间来到2020年,美军对于歼-20的“假想敌”计划再次“加码”,又有了新的动作。美国空军作战司令部负责人迈克·霍姆斯在2020年6月22日的一次视频会议上概述了他一直在推动发展的革命性的飞行员培训概念“重铸计划”。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是将目前仅有的185架F-22“猛禽”战斗机进行重组,一方面将此前六个装备F-22的空军作战中队合并精简为五个,将每个中队F-22战斗机的数量从18~21架提升到24架。另一方面,希望将“释放”出的一部分早期批次的“猛禽”战斗机,转隶扮演“假想敌”的“入侵者”中队,用于扮演歼-20战斗机这样的“假想敌”战斗机。
        这样一来,美国空军调用F-22来扮演歼-20,就不再像2018年“红旗”军演中那样,属于临时性的了。而是直接让F-22“加入” “假想敌部队”,制度性地、长时间地来扮演歼-20对美军飞行员进行对抗训练。
        当然,针对老“猛禽”在航电系统、传感器能力上难以匹敌歼-20,不能逼真模仿歼-20能力的问题。美国空军也提出了解决办法,已经宣布计划将一些最老批次的F-35A转移到新的“入侵者”中队,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用F-22+F-35来扮演歼-20,这将是美国空军未来“入侵者”中队最重磅的“假想敌”组合。
    用新技术“虚拟”歼-20进行训练
        虽然F-22+F-35这对“搭档”已经能很好地担任“扮演”歼-20对美国空军飞行员进行训练等任务。但美国空军正在引进更新的技术,希望能够以更逼真、更好的方式“模拟”歼-20,进行更高质量的对抗训练。
        2020年11月16日,美国《驱动》网站发文披露,两家美国公司在此前完成了一次具有相当创新性的空战模拟测试,首次让飞行员驾驶实装和虚拟的人工智能(AI)目标进行了“狗斗”。测试在驾驶舱中引入增强现实(AR)技术,将虚拟目标显示在飞行员眼前,而这次的虚拟目标恰好是以歼-20 战斗机为原型创建的。
        众所周知,计算机虚拟训练(英文称作LVC训练)已经是飞行员除了实机对抗训练之外,在地面上的一种主要的训练方式,他们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模拟的真实训练环境,来操纵战斗机在电脑中与敌人周旋、对抗。这种训练的质量越来越高,以至于美军已经开始将地面训练计入飞行员的“飞行训练小时数”。然而,LVC训练并不完美。因为不支持对视距内的训练。当合成实体(无论是虚拟的还是构造的)一旦进入9到18千米附近的范围内时,飞行员便开始从“战术”过渡到“拳头”,然而此时透过舱盖往外看,会发现外面什么都没有。目前的实装与模拟器对抗技术可以模拟飞行员需要精通的某些超视距训练,但是还不能适用于视距内对抗。因为没有办法将这些实体综合纳入飞行员的视野,飞行员只能通过传感器完成交互,无法肉眼发现。模拟器在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非常适合重复性的训练和任务流程驱动的训练。但是,模拟器无法模拟飞行员在外面实际驾驶飞机时的压力,如来自燃油剩余、持续过载、被跟踪、生命处于危险之中时的压力。
        而增强现实即AR技术能解决目前LVC不适用于近距空战的限制。AR技术可以通过增强现实的“模拟”,将视距内的目标在飞行员眼中“打扮”成真正的目标机,机载战术增强现实系统允许飞行员和地面操作人员在实时、室外和高速环境中看到合成威胁,将虚拟和建设性资产带入真实世界。从理论上讲,可以将典型的例如4对8的对抗规模提升为支持4对 30以上,将实装与AR生成的图像叠加使用,增加空战训练的复杂性。(据《兵工科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