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近日巴以紧张局势升级。“斩首” “拆楼”、炸地道成了以色列空袭的重要战术手段。这些战术旨在实现对部分巴勒斯坦人肉体上的消灭和精神上的震慑。同时,西方媒体的报道,还给人以以色列方面顾及民众安全,降低附带损伤的感觉。
“拆楼”降低
附带损伤了吗?
此次巴以冲突中,最令人震撼的是以色列使用炸弹,通过打击高层建筑特定部分,如同定向爆破般地炸倒整栋建筑。而且,在“拆楼”前,还事先给楼内人员打电话要求撤离。这被一些西方媒体渲染为大量降低附带损伤。
不过,有分析认为,拆楼不是降低附带损伤,而是扩大附带损伤。以色列至少对部分楼内特定目标,是具备精确直接打击能力的。但以色列方面选择炸弹拆楼,主要是为了惩罚那些支持反以武装的人,并且打算“以儆效尤”。
用“斩首”瓦解士气
除了拆楼,以色列军方还多次实施“斩首行动”,使用导弹对哈马斯武装的领导人进行定点清除。这种定点清除战术几乎是以色列发明的,但值得关注的是,这次以色列军方在“斩首行动”使用了所谓的“飞刀地狱火”,实现了真正的斩首。这种导弹也是打着降低附带损伤的名号,但本质是以此打击瓦解反以武装的士气。
这种AGM-114R9X“飞刀地狱火”是在AGM-114“地狱火”的基础上改进,取消了爆炸性的战斗部,代之以多片可弹开的锋利金属“刀片”,依靠命中目标时的动能斩杀目标。这种导弹使用激光半主动制导方式或毫米波雷达制导方式,制导精度高,可以精确命中行驶中的轿车。这种导弹的“刀片”几乎可以将人体切碎,现场惨不忍睹,使用方实际上是想以这种效果达到震慑目的。
美以经常宣传,使用这类导弹是为了减少附带损伤,也就是减少无辜人员的伤亡,以利于在街头使用导弹进行定点清除。但实际上,美国搞了那么多战争,死在美制武器下的无辜者不计其数。所谓降低附带损伤,多数只是美国人的宣传。以这种特殊的导弹,用残忍的方式去消灭对手,杀一儆百,恐怕才是这种刀片导弹的主要目的。
地道也不再安全
地道、地下工事以其隐蔽、坚固的特征,成为以往弱势一方对抗空袭的重要手段之一。哈马斯也在之前充分利用地道与以色列周旋。2014年时,哈马斯就曾利用地道运送武器进入以色列,伏击以色列国防军。但在最近的巴以冲突中,以色列摧毁大量巴勒斯坦地道,并消灭有生力量。同时,也试图用这种方式,给哈马斯营造一种藏在哪里都可能被找到的恐怖氛围。
在高技术空袭兵器面前,特别是钻地炸弹面前,巴勒斯坦方面的简易地道已经很难抗住轰炸。通过使用钻地弹和智能引信,炸弹可以在地道内部的密闭空间内爆炸,对地道内的人员造成巨大杀伤。
实际上,地道的优势在于隐蔽性,特别是巴勒斯坦方面的地道,有的本身比较窄,有一些还在建筑物下方,很难被外界发现。以色列方面通过空中的技术侦察手段难以对这些地道进行探测。以色列方面也使用了不少方法来防哈马斯方面把地道挖到以色列境内。而在这次冲突中,以色列多次对巴勒斯坦的地道群进行打击,取得一定效果。这反映出以色列在人力情报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包括进行精确“斩首”以及“拆楼”,都离不开在巴勒斯坦境内的以色列情报人员。这种精准情报保障,确保了以色列方面空袭的顺利实施。(据《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