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韩国星州郡刮起的“萨德”风波

  • 陈沁涵

        韩国国防部的卡车一趟又一趟地驶向庆尚北道星州郡的“萨德”反导系统基地,连日的警民对峙没有休止的迹象。席地而坐的银发老人、手举标语牌的中年人、高吼“撤走‘萨德’”的年轻人……口罩遮不住这些人脸上的失望和愤怒。
        “‘萨德’是插向星州郡心脏的一把刀,一直没有停止流血。”在韩国大邱一所大学读书的金海元(音)5月23日匆忙赶回星州郡韶成里的家中,和家人一起加入到了反“萨德”的抗议示威中。
        进入5月后,韩国国防部和驻韩美军已5次向位于庆尚北道星州郡韶成里的“萨德”反导基地运送补给物资。一个月以来,反对部署“萨德”的公民团体成员和当地居民每天在基地入口处堵路示威,千余名警察强制疏散人群,以便车辆进入基地。5月27日,进入“萨德”基地的运输车辆约30多辆,100多名反“萨德”居民、宗教团体、社会团体成员试图在“萨德”基地入口举行集会,但遭到警察阻止。
        5月18日,韩国国防部发言人夫胜粲在发布会上说,近期向“萨德”基地运入物资和建材是为改善韩美驻军生活条件的基本措施,此举保障基地内官兵的基本权利和人权。

        作为美国新导弹防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韩部署“萨德”不仅牵动着星州郡居民的心,也在微妙地影响着地区局势。

        2016年,当韩国同意美国在韩部署“萨德”,中韩关系一度陷入低谷,因为这关乎着中国战略安全利益。在决定部署“萨德”的一年后,韩方认识到中方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和关切,明确表示在韩国部署的“萨德”不针对第三国,即不损害中方战略安全利益,这才让两国关系重回正轨。
        中韩两国因“萨德”问题产生的矛盾是否完全结束?今年2月,《韩国时报》在专访中将这个问题抛向了中国驻韩大使邢海明。据中国驻韩国大使馆网站消息,邢海明大使对此问题回应称,双方经过共同努力,就阶段性处理“萨德”问题达成共识,中韩关系已经回到正常发展轨道。
        尽管中韩关系于2017年恢复正常,但韩国人在“萨德危机”时出现的对华认知框架仍然存在。毕颖达指出,“萨德”是打入中韩关系之间的一个“楔子”。2017年,中韩就“萨德”问题下的两国关系确立了“三不”原则,这对于管理中韩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韩国现在有很多声音,认为韩国并未就此做出承诺,而是就这些议题进行了“协商”,现在看来这也是在搞“模糊”战略。
        据英国《卫报》报道,彼时中韩关系被“萨德”阴影笼罩时,美国方面几乎没有向韩方提供任何支持,当时韩国政府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韩国人现在仍会考虑,如果再次发生当年的情况,拜登政府会如何反应,这种危机意识影响着韩方的决策。
        中韩都希望两国关系向好发展,但种种迹象显示文在寅政府在战略上似乎正进一步倒向美国一边。毕颖达表示,“在韩国一些民众反华情绪上升的氛围下,考虑进步派要获得更多民众支持的因素,文在寅政府在改善中韩关系上难以做出更多实质性的努力。”(据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