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阳
近日,央视《正午国防军事》栏目走进空军航空兵某旅“王海大队”,讲述了这支装备了歼-20的王牌部队如何在当下传承发扬前辈的“空中拼刺刀”精神。“王海大队”第33任大队长杨俊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部队歼-20飞行员改装歼-20的时间大多在100多小时,技术仍处于爬坡阶段。
“王海大队”组建于1950年10月,曾先后两次入朝作战。在抗美援朝空战中,平均飞行时间只有几十小时的年轻飞行员在大队长王海的带领下,打破了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创造出15比0的空战奇迹,涌现出王海、孙生禄、焦景文等多名战斗英雄和特等功臣,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
这支诞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空中王牌”,一直走在了解放军战机换装的最前沿:1992年,中国空军引进第一批苏-27SK战斗机就首先配装给了“王海大队”;2000年,“王海大队”又成为中国空军首支换装苏-30战斗轰炸机的飞行单位。
2019年7月24日,空军官微公开发文,称歼-20已整建制进入空军作战部队,装备歼-20的部队隶属于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自此,“王海大队”成为了解放军首个整建制换装四代机的单位。
近年来,“王海大队”在空军实战化练兵场上多次斩获“金头盔”与“金飞镖”,数量居全空军之首;还先后出色完成钓鱼岛空中维权、东海防空识别区常态化管控等重大任务。这支王牌部队在国际军事比赛、飞越对马海峡训练等一次次任务中,“王海大队”始终在续写英雄传奇。
再来谈一谈这支部队当下的掌舵人,队长杨俊成。2015年,他加入“王海大队”,当时队里飞的还是苏-30MK战斗机。2020年,他成为这支“空中王牌”部队的第33任大队长,当时部队已经装备我国最先进战机歼-20。
在杨俊成看来,选到“王海大队”的飞行员都是精英中的精英。然而,队里飞行员的年龄、飞行时长、飞行经验各不相同,如何避免“木桶效应”,帮助年轻飞行员快速成长独当一面,是他平日里经常思考的事情。
杨俊成在采访中介绍了队里歼-20飞行员的一些基本情况:“他们现在飞行的时间基本在1000小时,改装歼-20的时间也就是100多小时,这对于整个飞行员来说还是属于一个爬坡的阶段,还不是说技术非常成熟的一个阶段。”
值得一提是的,杨俊成谈及歼-20的日常训练,日常训练从难从严成为他和战友们始终坚持的原则。“飞机(歼-20)发展的人工智能的程度是特别特别高,现在已经实现了很多功能,所以只有理论上把基础都学透了,你才能掌握飞机所有拥有的一些先进的性能,或者说把装备用好。”
1989年出生的杨俊成刚刚三十出头,是一个“准90后”。从不多的公开报道中可知,他近年来技术飞速成长,成为了一个敢打敢拼、技术过硬的飞行高手。2018年1月,《解放军报》刊文《飞行训练不再从“一年级”开始》,讲述了杨俊成在开训首个飞行日就展开夜战格斗训练的故事。
那场夜战中,杨俊成和师傅解德志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挂弹进行“一对一”格斗。师徒二人夜战从中空打到高空,不停变换战法,前三次近距格斗都没构成发射条件。第四次格斗时,解德志率先抢占优势,杨俊成被“击落”。
“由于战机挂载弹药,机动速度慢了不少。”杨俊成表示,这次带弹空战是全新的体验,尽管战败了,但在他心里,实战化训练的观念却树立得更牢了。
2020年,《解放军报》刊文《直面风险,勇拓“飞行边界”》,讲述了杨俊成换装歼-20后的另一次“一对一”空战训练。在这场战斗中,杨俊成依靠优异的表现绝地反击,打败了自己的对手——一位两届“金头盔”获得者。报道原文如下:
急转拉升、失速偏离、俯冲攻击……空军航空兵某旅多名飞行员驾驶战机捉对“厮杀”。面对“金头盔”飞行员王帅的步步紧逼,年轻飞行员杨俊成驾驶战机突破极限速度和高度,始终游离在王帅的导弹攻击区域之外。
“注意迎角!注意迎角……”耳机里不断传来语音警告。杨俊成清楚,这刺耳的警告声并非战机故障所致,而是他主动挑战进入左边界寻觅战机,探索飞行极限。
这一幕,让飞行教官杨春雷颇有感触:“以往,飞行员进行换装训练,很少飞边界、失速、大迎角等险难课目。如今,飞行员在训练中探索战机极限性能已成为常态。”
“‘敌’跟踪!”杨俊成耳机里传来语音告警。就在大家认为杨俊成难逃敌手、胜负已定时,杨俊成抓住云层遮挡的瞬间,紧急施放干扰,大机动摆脱,然后迅速拉杆跃升完成攻防转换,实现漂亮反击。(据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