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军事博览
美军创新步步推进 为“大国竞争”撑场
-
吴敏文
以技术和装备优势取得战场优势和作战优势,从而以小的伤亡和代价赢得作战和战争胜利,是美军建军备战的基本诉求。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从反恐重返“大国竞争”的背景下,其国防和军事科技创新发展转向支撑“大国竞争”,就是一个自然的选择和结果。
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的资助占国家研发资金总额的2/3,仅美国防部就占总额的大约一半。现今,美国政府的资助仅占国家研发资金总额的不足1/4,国防部所占份额不足1/10。美军认为,这对军事科技创新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在于能否采取有效措施,使国家技术创新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确保美军在大国竞争中的技术和装备优势。第一,概念驱动,技术支撑。新军事变革以来,美军在推出一系列新的作战概念的同时,逐步形成了“一战略三计划”的国防科技创新框架:《国防科学与技术战略》,以及对其起支撑作用的《联合作战科学与技术计划》《基础研究计划》和《国防技术领域计划》。第二,创新模式,激发动力。美国高科技产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4%,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认为,美军应参考这一比例分配国防预算。但在美国防部财年预算中,用于研发的经费仅为2%。因此,美军迫切需要将商业和私营部门的创新技术转化为军事技术,促进武器装备的更新和作战应用。为此,美军必须找到与商业、工业企业伙伴对话的有效方式,使其成为美军在AI、高超音速、核现代化和微电子方面的技术创新引擎。第三,敏捷灵活,提高效率。按照常规,美军一项新装备的研发,从提出创意、项目立项,到技术开发、原型机研制成功,再到作战试验、反馈优化,以致最后形成作战能力,时间大致为20年左右。这导致不少项目研发在原型机成型时就已经落后,浪费资源和时间不说,还贻误战斗力形成。造成这一结果大多是因为大型复杂的平台和武器系统的需求论证就长达数年。为此,美国军方认为需要采用差异化的处理方式,区别传统项目与高新技术项目、主体项目与加急项目、软件项目与硬件项目,不仅军方与开发商的交互方式应该改进,资金的投入节奏也应更有灵活性。第四,广纳良才,加强领导。军事优势最本质和最重要的来源是人才优势。美军的国防科技人才短缺问题,在高级和初级、文职和军事岗位、现役和后备役部队都普遍存在,被国防创新委员会成员埃里克·施密特博士称为“数字战备危机”。为加强对国防技术创新的领导,美国防部已成立国防创新实验部、战略能力办公室、国防创新委员会、未来力量计划和国防数字服务处等机构。此外,国防部计划成立一个由高级成员组成的小组,组员必须在所负责领域拥有高强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协调不同意见和面对困难条件作出抉择、完成任务的能力,能够与强势的同僚合作开展工作,能给团队带来创新驱动的激情与力量,并且具有丰富的多岗位任职经验和新锐超前观念。(据《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