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根高山显担当

  • 李昊洋 张佩勋

        皓月星空、云霞浸染。在竹林深山中,战略支援部队某部,一栋灯火通明的办公楼格外引人注目。
        “数据在库里存储格式为……”讲台上,神色专注的技术干部陈法龙,正在为单位新进人员进行技术讲解。
        入伍15年时间,陈法龙已经成为单位主战装备的组长。
        2006年研究生毕业后,面临双选分配,身为家中独生子的陈法龙,毅然填写了艰苦边远地区申请书。
        “国家哪里需要你,你就扎根到何处,不要惦记家,去了部队好好干……”面对朋友的不理解,陈法龙至今还牢记父亲的嘱托。
        刚去单位报到的时候,陈法龙第一次尝到了“浙西高山”的下马威,车缓慢地行驶在羊肠的山路上,道路崎岖坎坷,大坡连着小坡,弯弯曲曲直插天际,最陡处足有45度,官兵们都戏称为“鬼见愁”。
        “法龙你坐好啊,上山这条山路啊坡度大,一般人都会晕车……”司机班长笑着说道:“山上温度比山下凉个几度,每年冬天来得也早,要是遇到大雪封山啊,除了咱们单位的四驱汽车没几个车上得来嘞!”
        忍受胃里翻江倒海,望着窗外层叠的高山,向上仰望,山就是天,天就是山。
        既来之,则安之,听着战友热情的介绍,陈法龙暗暗在心中给自己加油鼓劲。
        扎根高山建功业,青春无悔显担当。入伍以来,陈法龙走南闯北历经了各项重大演习任务。还记得刚上岗时,面对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衔接不紧密,专业技术晦涩难懂、设备终端精密复杂,操作流程多等难题,陈法龙迎难而上,白天跟班学、晚上加点干,很快便摸透了设备特性、找到了工作方法,进入了工作状态。
        在此基础上,陈法龙还考虑各种突发情况,尝试优化算法、升级操作流程。
        凭借着这股“钉子精神”深“钉”高山,陈法龙在深山一扎就是八年。
        2017年,某新型装备进场联调联试,单位对口人才少、人才结构弱、后勤保障难等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如何快速破局,迅速形成战斗力?
        宁可人才等装备,不让装备等人才。陈法龙主动申请前出任务。面对新技术、新设备,陈法龙主动补齐自身“短板”,白天钻研装备,晚上恶补理论,白天研读手册,晚上开班教学,先干后教、先懂后授,成了陈法龙当时的主旋律。
        理论教学、设备实操、编撰设备使用手册和检修手册……这些年来陈法龙和他的团队从零开始,持续攻关,逐步从“门外汉”成了“内行人”。
        在此期间陈法龙多次打破技术瓶颈,升级操作软件,完善行动预案,演算笔记也随他“成长”到半人多高。
        “每当装备有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龙哥总会第一时间出现,有他在场,问题总会迎刃而解。”同事吴治华介绍说。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2020年的年初发生新冠疫情,为了让年轻同志能回家过年,陈法龙主动承担春节期间的战备值班任务。“我是党员也是组长,面对困难我应该冲锋在前。”陈法龙如是道,“节日值班不回家一去几周,忙的时候电话也顾不上跟家里打。但妻子每次都毫无怨言,一直鼓励我、支持我。”
        不仅如此,在陈法龙的带动下,妻子李韵歌也积极参与到社区抗疫志愿者工作中去,主动申请到门卫这“高危”岗位,掌握社区的物资统计、人员流动情况。
        献身国防,扎根高山。陈法龙说道:“我的一切都是部队给予的,我愿和兄弟们在高山中守护山河无恙。”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