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陶宛快速变脸充当反华“炮灰”

  • 青木 马潇

        7月20日,台湾宣布将在立陶宛设立“台湾代表处”,并宣称这是“重要外交突破”,遭到我外交部与国台办严正警告。今年3月,立陶宛也宣布将在台北设“代表处”。2021年是中国与立陶宛建交30周年,但立陶宛近年来却甘愿充当反华“炮灰”,一次又一次挑战中国核心利益。专家分析认为,立陶宛对华态度发生转变其实有迹可循。在中美竞争加剧的环境下,为了调整在西方扮演的角色,立陶宛试图通过对华强硬来吸引美国的注意力。而中俄关系的拉近,也促使一直视俄罗斯为国家安全最大威胁的立陶宛在外交政策方面作出近乎偏执的选择。
    快速变脸与美国因素
        据俄罗斯《观点报》报道,立陶宛曾在数年前多次重申,他们希望与中国这个遥远的东方巨人建立经济合作,甚至称中国为“战略伙伴”。此外,立陶宛对中国正在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非常感兴趣,还积极自荐成为过境中转国。2018年11月上旬,时任立陶宛总统格里包斯凯特应邀前往中国访问,被认为是国家外交的一个重大成功。中立两国在经贸领域快速发展。在立陶宛,人们对与中国这个经济强国建立友谊感到高兴。
        不过,仅仅三个月后,立陶宛对中国的态度就发生了180度大转弯,开始把手伸向涉疆、涉台等反华议题。2019年2月,立陶宛国家安全部门发布年度安全威胁报告,首次提出“中国的间谍活动”成为立陶宛的国家安全威胁之一。报告称,“中国的国内政策问题驱动着中国在立陶宛的情报活动。”同年7月,立陶宛总统瑙塞达上任后即称,中国在克莱佩达建设深水港的投资可能损害该国的国家安全。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中国情报部门正在加强活动”的这种说法在美国和西欧国家流传已久,但在东欧国家却新鲜得很。今年3月中旬,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的一家法院判处该国海洋学家塔莫·库特斯3年有期徒刑,罪名是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
        报道称,众所周知,在这些最依赖美国的国家,情报部门都是在美国的控制下创建的,本国政府难以掌控。随着中美竞争越来越具有全球化和互不妥协的特点,美国的“主要合作伙伴”不能对此袖手旁观,与美国有任何紧密合作就意味着必须放弃自己的独立外交政策。因此,不能排除某些东欧国家即使在可能给自身造成损失的情况下,也要恶化与中国的关系。
        2020年,立陶宛国家安全部门又发布一份新报告,批评中国追求技术优势。该报告出现在新冠疫情期间,而中国向立陶宛提供了大量口罩等人道主义援助,但维尔纽斯并不领情。2020年10月,立陶宛举行议会选举,偏保守的祖国联盟-基督教民主党人党赢得选举,并与自由运动和自由党组成执政联盟。还没有上任,该执政联盟就放言“将反对任何侵犯人权与民主自由的行为,并将捍卫从白俄罗斯到台湾,全球各地争取自由的人士”。
        今年1月,立陶宛以国家安全为由,决定禁止中国企业同方威视向立陶宛机场提供安检设备。同方威视反驳称,上述决定不仅是基于政治动机,还将扭曲安检设备市场的竞争,损害立陶宛纳税人的利益。2月,立陶宛政府降级参加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仅派交通部长斯库奥迪斯出席。3月,立陶宛宣布计划年底在台湾开设“贸易代表办公室”。5月20日,立陶宛议会通过涉疆人权决议,其内容还涉及西藏、香港事务,污蔑中国在新疆进行“种族灭绝”,要求恢复香港“独立”和西藏的“宗教自由”。两天后,立陶宛外长兰斯伯格斯宣布退出中国-中东欧“17+1”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立陶宛接连对华示强的同时,有10家立陶宛企业参加了5月18日~20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立陶宛农业部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对于立陶宛的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商而言,这个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去年,立陶宛对中国的农产品和食品出口额达9300万欧元,主要包括小麦、水果、坚果、牛肉及麦芽啤酒等。
        俄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专家梅泽维奇表示,立陶宛的外交政策可以用“无视理性”来解释。仅中国上海的GDP就是该国的数倍之多,立陶宛的行为完全不符合国际关系理论。但需要明白,立陶宛政府的行为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美国的利益。中国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来“惩罚”立陶宛,仅绕过它就足够了,包括不向其提供投资,不与其发展贸易,不将其包括在“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中。未来,它将成为一个无法从与中国保持建设性关系中受益的国家。
    来自政治高层的偏执
        “中国距离立陶宛足够遥远,将中国列为威胁是十分荒谬的。但是,立陶宛领导人出现了偏执狂,这种距离就显得微不足道。”俄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专家梅日维奇称,立陶宛其实没有真正的外部威胁,但照搬美国外交政策的做法对其安全的内部威胁是巨大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刘作奎也表示,新一届立陶宛政府主要由中右翼政党组成,意识形态偏保守,与前任政府务实的风格相比有所变化,并在包括参与中国-中东欧合作方面出现摇摆。
        2019年5月,立陶宛举行总统大选,独立候选人、经济学家瑙塞达击败当时的中右翼党派候选人希莫尼特,当选立陶宛新一届总统。2020年10月立陶宛举行国会选举,希莫尼特成为立陶宛新总理。而兰斯伯格斯作为该国第一任总统的孙子,在立陶宛政坛的影响力无人可比。这三人的共同点就是亲欧美、反中俄。
        希莫尼特自去年底当选后,便开始了一系列对台湾示好的操作。除了在执政协议中公开表示对台湾“自由奋斗者”的支持以及宣布将在台湾设立“代表处”外,还在6月份宣布捐赠给台湾2万剂阿斯利康疫苗,以回报台湾曾捐给立陶宛的10万片口罩。今年2月,希莫尼特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将俄罗斯生产的“卫星V”新冠疫苗称为“俄罗斯用来分化和统治世界的武器”。在为2019年立陶宛总统选举举办的国际政策辩论会中,希莫尼特曾表示,若当选总统,她将增加国防预算。她把俄罗斯比喻成“一个企图破坏所有国际协议的国家”,声称俄罗斯的存在将会危害欧洲安全。
        但对于兰斯伯格斯来说,这些都是他爷爷辈儿玩剩下的。兰斯伯格斯的爷爷老兰斯伯格斯曾是一名音乐教授。1988年,美国扶持的“民主”组织“萨尤基斯”成立后,老兰斯伯格斯摇身一变,以大学教授身份成为“萨尤基斯”领导人之一,谋求立陶宛独立。兰斯伯格斯继承了“亲美反俄”的政治基因,在2020年6月议会选举期间,他写了一篇题为《立陶宛是时候做出抉择了》的文章,批评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并首次明确提出立陶宛要退出“17+1”合作机制。2020年8月,针对捷克参议长访问台湾事件,立陶宛组成了全欧洲人数最多的慰问团以示声援,而其中打头的也是兰斯伯格斯。(据《环球时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