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了英国公学,你就是贵族了?

  • 艾米

        只收权贵子弟、多为男校、学费高达4.2万英镑、一出生就要开始报名排队……这是英国温彻斯特公学、伊顿公学、威斯敏斯特公学、哈罗公学等九大公学的显著特点,虽然学校名为公学,实际却是独立运营,连英国政府都无权干预管理的私立学校。
        九大公学也被称作“贵族的摇篮”,是诸多英国皇室成员、政界经济界精英的母校: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诗人拜伦、演员卷福均毕业于哈罗公学,现任首相鲍里斯、威廉王子、作家奥威尔等则是伊顿公学的校友。
        与苛刻的入学条件和高昂的学费相匹配的,是九大公学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多元的教学理念。以哈罗公学为例,学校设置了语言、数理、话剧、体育、信息技术等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课程。单语言一项就有拉丁语、希腊语、汉语普通话、法语、德语等众多选择。
        此外,校方举办琳琅满目的业余活动,如环保、慈善、军事等。让学生提前参与社会实践也是公学的办学特色。哈罗这套培育精英的教学模式,效果也在其居高不下的升学率上体现出来,“进哈罗,读牛津”更成为其响彻海内外的名号。
        今日的九大公学,被全球富人阶级视为培养下一代的摇篮,但是回溯他们的“出身”就不难发现,这些学校,基本都携带着草根基因。
        英国公学最初是为贫穷人家的子弟提供教育的场所,如温彻斯特公学最初是第一所免费收受穷苦学生的大学预备学校;哈罗公学是一位哈罗富农为解决当地平民男童受教育难而兴建的学校……
        到了18世纪,各大公学名声在外,外地来的富家子弟逐渐把当地平民孩子挤出校园,公学也从平民学校逐渐发展成贵族学校。可以说,这与学校的办学初衷背道而驰,公学制度屡次被批评为“一种不民主的教育制度”,这也是九大公校今天仍处于争议中的重要原因。(据《看世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