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约欲建“太空军事同盟”

  • 季澄

        在近期举行的北约布鲁塞尔峰会上,北约成员国领导人就集体应对“太空威胁”达成共识:任何企图攻击北约单一成员国卫星或其他航天设施的行为,将被视为对北约全体成员的攻击,进而通过行使北约集体防御条款(即《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款)作出集体回应。此举标志着北约第五条款规定的集体军事行动范畴,正式从陆地、海洋、天空等传统作战域向以网络、太空为代表的新型作战域延伸,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北约以往致力于“太空非军事化”的承诺。
        作为维系跨大西洋安全伙伴关系的桥梁与纽带,北约对自身面临的“太空威胁”的最新认知,以及在太空力量建设上的自我松绑行为,为推动美国和欧洲盟国间的太空军事合作大开方便之门。不过,有分析认为,在航天领域,美国和欧盟各自拥有不俗的实力,且欧盟各国的航天技术与美国差异明显,另外,双方在北约军事主导权方面还存在较大分歧。在此情况下,北约要组建太空军事同盟,难度不小。
    渐进式松绑
        近年来,鉴于自身太空系统无法胜任在打赢未来高端战争中应扮演的重要角色的客观现实,北约着手放松在太空军力建设上的限制与约束。
        2018年6月,北约发布史上首份《联合空中力量战略》,提出要以“平衡且创新”的方式发展联合空中力量,尤其是不断强化天基军事设施的抗打击能力,勾勒出北约太空力量未来发展的基本蓝图。时隔一年后,北约出台框架性太空战略文件,首要目的在于统一成员国对太空威胁的认知,将北约打造成成员国间交流共享太空信息与技能、提升系统兼容性的重要平台,并就如何应对太空突发事件、监视他国火箭发射、保护导航设备等具体议题作出安排。
        2019年11月,北约正式将太空列为与陆地、海洋、天空、网络空间等同的“第五大作战领域”。2020年10月,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以俄罗斯加快研发太空武器为由,公开宣称北约盟国的卫星和太空系统正面临威胁,北约有必要发展太空军事力量,正式摒弃此前维护“太空非军事化”的主张,被视作加速太空力量建设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今年的北约布鲁塞尔峰会上,北约拟依据各成员国在卫星研发与发射能力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协调各自太空发展规划,最终明确单一成员国在北约总体太空战略中的定位。
        不难看出,北约上述系列举措,在进一步提升成员国对太空威胁认知的同时,将牵引北约太空力量建设进程从一般性政策宣示,加速向“公开化”“体系化”“实战化”方向演进。
    北约主导合作
        有数据显示,在全球目前运行的约2000颗绕地卫星中,由北约负责操控的数量超过一半。这为美欧双方依托北约实现“强强联手”,打造“太空军事同盟”奠定现实基础。
        在美方看来,欧洲总体航天工业实力雄厚,未来发展前景可期。据欧盟官方统计,欧洲从事航天工业的专业人员数量超过23万,产值高达460亿至540亿欧元。在重点项目建设领域,由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航天局共同负责开发的“哥白尼”地球观测系统及 “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都可以为欧洲广大客户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此外,为保持航天基础建设的后劲,赢得更大国际市场份额,欧盟委员会拟在2021年至2026年大幅提升对欧洲航天局的资金投入,具体额度将从目前的108亿欧元增至160亿欧元,主要用于可回收火箭、卫星通信、太空探索等领域,以应对日趋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
        尽管欧盟拥有独立的太空计划,但在整个北约安全框架下,美国是欧洲国家确保自身太空安全、免遭外敌干扰破坏的依仗力量。在北约所有成员国拥有的卫星中,美卫星数量占比超70%。这些卫星凭借整体技术优势,执行包括天基侦察监视、导弹预警、卫星通信和环境监测等在内的多样化任务,这是欧洲国家现阶段难以做到的。据此,欧盟理事会于今年5月正式同意将美纳入欧盟军事防卫合作计划,这也是欧盟首次向非欧盟成员国开放“永久结构性合作”联合防务机制。
        考虑到欧盟防务一体化仍处在初创阶段,现有军事力量主要聚焦本土防御作战,欧洲仍需借助美国强大完备的太空力量体系对自身军事行动提供支援,进而以太空为支点,形成针对主要对手的全域战场优势。
    美欧诉求不同
        美欧在太空领域的互补性利益诉求,促使双方加速由太空民事合作向太空军事合作演进,并最终结成旨在威慑竞争对手的太空军事同盟。然而,其合作前景仍面临一系列限制性因素的影响。
        在欧洲内部,各主要国家太空力量建设步调有待协调,短期内难以达到“同频共振”的理想效果。出于差异化国家安全利益的考量,英、法、德等国在太空力量重点建设领域的侧重点不尽相同。英国主要关注卫星系统对本国联合部队的支援能力;法国以打造“全面、强大、灵敏”的太空态势感知能力为核心,在“大国情结”的驱动与作用下,法太空力量建设更加突出“独立自主”的特性,对美政治与安全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德国则将主要精力用于鼓励民间资本深度参与本国航天工业,力争在本世纪中叶前进入全球航天“第一集团”。如何整合这些国家各自的航天技术,对北约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在跨大西洋关系层面,美企图通过与欧洲盟国实现在太空领域的深度军事与安全利益捆绑,增加对手与之对抗的战略风险与机会成本,巩固自身在北约太空事务中的技术与军事优势。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美国优先”理念在美欧太空军事合作中的体现。然而,伴随欧盟防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北约框架下的“美主欧从”模式恐难持续,双方围绕太空力量建设主导权的争夺或将愈演愈烈。  (据《环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