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破常规训练思维 把“训练区域”转变为“作战区域”

  • 谭建锋 张翔 肖凯

        “A组对738高地‘敌’目标实施精准狙杀,B组对397高地实施爆破,C组加强火力掩护”……近日,在第75集团军某旅训练场上,多个作战分队闻令而行,时而隐蔽渗透敌前沿,时而精准爆破敌碉堡,时而快速打击敌火力点,腾转挪移、低姿匍匐、交叉跃进等多种高难度战术动作轮番上演。
        “只有不断挑战能力极限,才能胜任各项任务!”该旅领导介绍道,为加快实战化训练向实向深的步伐,他们结合当前作战任务,将“训练区域”转变为“作战区域”,把演训场设在野外陌生地域,演一次,换一次,不设脚本预案、从难从严设置实战课目,最大程度模拟战场环境,倒逼基层指战员把演训课目设难、设严,不断提高官兵个人作战能力及连营协同作战能力。
        笔者翻开该旅训练计划看到,常态化紧急机动、野营拉练、综合演练、模拟交战等多种险难课目被列入日常训练内容。此外,他们坚持从严从难,将每次演练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检讨,不断完善和调整训练计划,力求练强单兵、练精装备、练全要素。
        “只有把训练课目练全,才能在真、难、严、实、险的条件下,不断提高官兵的实战技能。”为提高训练质效,他们对表新训练大纲,通过现地研判、实验探索等方式,确保训练环境贴近实战,靠近 “战场”。走进该旅演训场,一幅幅火热的备战画面映入眼帘。面对恶劣的环境和 “战场”构设,他们密切协同,果断出击,在危情不断的险局、危局中锻造制胜本领,磨砺体能和意志。
        用战斗力标准去衡量、检验、评估部队的训练质效,查找不符合实战标准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推动部队训练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才能赢得战场主动权。笔者了解到,开训至今,该旅创新组训方式15项,优化作战技能20余项,专业技能考核优秀率达97%,不断锻造一支能战、敢战、善战的“一专多能”型作战尖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