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党史故事
烽火往事:八路军改造山东土匪投身抗战
-
抗战时期的齐鲁大地上,除了不断坚持抗日的八路军及国民党地方部队外,还有一支力量不容忽视——土匪。“山东响马”自古名震天下。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土匪烧杀抢掠,百姓深受其害;部分土匪认贼作父,摇身一变成为伪军;不过,也有土匪经过八路军改造,成为抗日英雄。
民国时期山东匪患严重
土匪为祸中国,尤以山东等地为甚。山东自古以来民风剽悍,连年战乱中,匪患更加严重。到1930年,山东境内的土匪人数已超过20万人。
据1918年的调查,山东土匪主要由定武军(注:即张勋率领的辫子军,复辟失败后被遣散)及在逃兵士、退伍兵士与难民结合而成。当时的报纸也指出,山东境内的土匪,不是被遣散的民军,就是溃散的定武军。有鉴于此,1923年山东省议会曾建议行政当局,拒绝外省来鲁招兵,并禁止本省居民应募。这当然完全是一纸空文,毫无实际意义。
土匪索取钱财最常用的手段是绑票,即架票勒赎。如果土匪绑架到一户富家女子,就叫做“请观音”;如果绑架到了一个有钱的男人,就称之为“拉肥猪”;如果绑架到财主家的小孩,就叫“抱童子”。
鲁南是土匪的渊薮,当时,仅临沂就有匪伙50余股。他们小者数百徒,大者万余众。百姓为自卫计,纷纷成立“大刀会”、“红枪会”等民间组织;小村并入大村,村村修围墙,筑圩子,买枪支,造土炮,设哨楼;不少地方还成立了“联庄会”,一处有匪患,八方来助剿。
1922年11月19日《申报》记载,“……据调查所得,山东各县,平均每年损失在十万以上,人均每年损失在十万以上,合计全省每年用于赎肉票者在一千万余元,而焚毁村镇之损失,尚不在内。”由于土匪的猖獗,劳动力惨遭杀害,经济萧条。
民国初时,山东军政显要从田中玉到熊炳琦,从张宗昌到韩复榘,无人不喊要剿匪,无人不嚷要缉贼,省政府年年发兵,月月进剿,匪患非但未灭,反而愈剿愈獗。韩复榘的部队多吃空饷,枪支、弹药皆无定数。韩部中私卖枪弹与匪者,不乏其人。
“卢沟桥事变”后,夏津县朱绪武等人打着抗战救国的名号,组建“义勇军”,其实是到各村强行征粮、要钱,甚至欺压、抢劫百姓。地主、富农等出枪拿钱成立以杨继俊、徐步营为首的联防武装,并提出对出枪拿钱的村子进行保护。
1937年9、10月间,朱绪武的“义勇军”到二屯、三屯抢劫时,被杨继俊、徐步营的联防团围困击垮,自此,杨、徐名声大震,“有人给杨继俊起名叫杨老鹰”。但随着“杨老鹰”的势力壮大,他却蜕变成与朱绪武一样的人,抢劫等恶行不断。像“杨老鹰”这样的土匪并不少见。山东巨匪刘桂堂先后投靠军阀、国民党,还两次投靠日伪。
八路军积极争取土匪抗日
为确保抗战成功,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土匪参与抗日。
1938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就发动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等问题向山东省委发出指示:“山东为土匪最多的地方,必须对土匪有正确的政策。”
指示称,“当土匪还在抗日时,我们不能削弱或瓦解他们的部队,应该帮助他们的发展,巩固他们的部队,并逐渐地帮助他们改善与群众的关系,与他们采取共同行动去反对日寇。”
1943年秋,八路军为消灭日伪军的有生力量,围困武城县城。高唐、临清、夏津等县日伪政府出动七八百人,由“杨老鹰”带领去武城解围,八路军伏击了这支队伍,“杨老鹰”逃窜。
地下党员经过努力,争取到了“杨老鹰”。虽然“杨老鹰”答应抗日,但之后却投靠石友三部暂编第八师,师长为土匪出身的张栋臣,“杨老鹰”所率土匪为第八师三十二团。
石友三是著名的“倒戈将军”,多次投靠日本人。共产党进行反石斗争后,三十二团被八路军打得溃不成军,“杨老鹰”又倒戈转投夏津县伪政府县长王俊卿,此后,“杨老鹰”多次破坏抗战。
当年7月,刘少奇在《解放》杂志上发表《坚持华北抗战中的武装部队》文章指出,在已建起秩序和政权的抗日根据地中,抗日军队和游击队的力量比较大,是不能让土匪骚扰,破坏后方的,如果在这些地方有土匪队伍,必须要他们服从命令。对敌人统治区活动的土匪,刘少奇主张“应该推动与联合土匪抗日,可能时,逐渐改造他们,而不要去反对土匪,多树敌人,促成土匪和日军联合起来反对抗日游击队的不良后果。”
当时,在山东境内的土匪帮中,以一个诨号为“刘黑七”的土匪势力最大。刘黑七名桂堂,山东费县人,因其面目黝黑而“拉杆子”时排行为七,故人称“刘黑七”。
刘黑七匪众最多时逾万人,抢劫财物,杀人如麻,官府军阀也奈何他不得。
由于刘黑七匪众人马众多,当时各种军事势力都有意拉他入伙。但刘匪朝三暮四,反复无常。
抗战时期,刘黑七担任过国民党军的师长,日伪军的“总指挥”、“总司令”以及属于日伪军的“和平救国军”师长等。
刘黑七心狠手辣,经常袭击八路军,残杀抗日民众。1940年春,刘黑七率众偷袭驻山东平邑柘沟的我八路军某部三团,致使三团团长续志先以下二百余人全部遇难。遭刘匪袭扰之后的地方,大多满目疮痍,惨不忍睹,人民群众对刘匪恨入骨髓。
根据罗荣桓政委的指示,1943年秋,我八路军鲁南军区与地方抗日武装决定集中兵力,彻底翦灭了万恶的刘黑七匪帮,匪首刘黑七被击毙。
由土匪到八路的“桥隆飙”
山东土匪中,也不乏被八路军成功改造成抗日英雄的案例。
根据著名作家曲波小说《桥隆飙》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中,“飙字军”首领是一个集匪气、霸气、豪气和侠气为一身的抗日英雄,令日伪军闻风丧胆。
其人物原型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胶东抗日第五支队特务营营长的乔明志。
乔明志1906年3月出生于潍县(注:今潍坊市寒亭区)朱里村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自幼性格倔犟,好打抱不平,曾读过3年私塾,并于1925年以“马弁”的身份进入昌邑马队。此后,乔明志伙同他人杀掉本村一名地主遭到通缉。
最终从家乡逃出,来到平度落草为寇,加入了当地的一个土匪武装。
在那里,乔明志排行老八,于是“乔八爷”就成了他的匪号,并与之伴随终生。
在经历了多次成功地“打家劫舍”或“劫富济贫”后,乔明志等人的胃口开始膨胀,最终将目光盯上了当时的济南民生银行,并在那次没有计划的抢劫中遭到重创,土匪武装被迫解散,乔明志再次遭到通缉,并悄悄地潜回平度乔家村,做起了理发匠。
不久,乔明志就以其行侠仗义的性格和私藏的一把短枪,进入了中共平度地下党组织负责人罗竹凤和乔天华的视线,并在两人的积极争取下,最终加入了抗日游击队。
在成功完成几次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后,乔明志于1938年转战掖县(注:今莱州市),担任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侦察大队长,并于1939年清明节前被任命为胶东抗日第五支队特务营营长。
在莱州民间,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乔八爷”的逸闻传说。
比如,他刚刚投身革命,为收编土匪武装独身闯匪穴,与土匪夜比枪法,三枪打灭三支香;在他担任特务营营长押运黄金时,仅凭一句“乔八爷借路”,就吓得敌人闻风丧胆,不敢阻拦,等等。
有较正式文字记载的是,在与伪军秦玉堂部队作战过程中,乔明志率部20天内横扫9个据点,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6挺、步枪350余支;1942年,在一次与日寇的遭遇战中,乔明志的鼻梁骨被击穿,但他仍然高喊着跟日本鬼子拼刺刀,直到最后取得胜利。
抗战期间,乔明志先后13次负伤,屡立战功。1940年,乔明志赴延安受到中央首长的嘉奖;1943年,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亲自为他颁奖,奖给他战马一匹、手枪一支。
1952年,乔明志以二等甲级伤残军人的身份,转业回地方养伤,开了一家小餐馆。
1956年公私合营,乔明志以“资方”身份,担任平里店镇供销社饭店经理。1979年6月15日,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乔明志与世长辞,享年73岁。(据《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