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伙食保障 让“吃多吃少不一样”

  • 王成 陈建飞 蔡从润

        部队演训任务日益繁重,官兵们每天都要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执勤,体能消耗大,除了高强度的训练,他们还要面对“吃多吃少”所带来的困扰。第77集团军某旅炊事班利用大漠戈壁外训时机,把吃饭作为打仗课题研究,探索色香味俱全、卡路里适当、野外生存有野味的高原伙食保障方法,确保官兵吃多吃少不一样,能量满格上战场。
    开胃提神,色香味俱全
        今年,该旅驻扎在高温达50摄氏度的荒漠戈壁,早晚温差大,炊事班通过了解发现,大家普遍存在食欲不佳的现象,如何提起官兵的胃口,则成了摆在炊事班长朱华眼前的首要问题。
        教导员文华知道此事后,立即召开营党委会,他们把吃多吃少不一样作为打仗课题研究,要求炊事班准确掌握官兵就餐需求,精准制定每日消耗标准,在色香味上下功夫,回锅肉用青椒爆炒,让火锅里有辣味、汤里有酸味,炖炒蒸煮,全都用上,确保色香味全,刺激官兵们的味蕾。
        择日,炊事班把老鸭子顿汤端上餐桌,麻辣酸爽,色香味全,官兵们一致点赞。
    补充能量,卡路里适当
        体能训练时间,官兵们向山头发起最后的冲刺,蔡兆煜突然在中途停了下来,他说早上就喝了碗稀饭,实在是饿得跑不动了。
        在大漠戈壁,羊、牛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富有蛋白质和氨基酸,热量特别高,炊事班长坦言,哪怕再饿,一顿羊、牛肉足够满足官兵在训练后的能量补充。
        然而,刚上戈壁之初卡路里能量调节并没有这么顺利,驻训“飞沙走石”,能量消耗大,往往还没等训练结束,中途就开始饿起来了。为此,炊事班及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向官兵争求能量补充的意见建议,荒漠戈壁驻训情况特殊,菜品种类有限,他们就灵活组织就餐形式,将“家乡菜”“地方菜”“特色菜”推向餐桌;夜训期间,划分A、B套餐品种,确保官兵精心从“舌尖上”催生“战斗力”。
    喜闻乐见,野外有野味
        6点30分,天边刚露出鱼肚白,炊事班早已将连用给养器材单元准备好,大家兴致勃勃来到野外开始野炊。
        野战炊事现场虽然地形复杂,但是大家开动脑筋,挖坑埋灶,结合戈壁特点,将火焰在低温条件下熊熊燃烧;为热食烹饪提供高温,使用特质压力锅,精准把握火候,把米饭在短时间内蒸熟;炒勺翻动、油画四溅,不见炊烟起,只闻饭菜香,不一会儿,一道道美味佳肴冒着热气出锅。
        该旅炊事班自上大漠戈壁以来,逐步完善预算制度,每周按时按照训练计划将部队带领出去,让官兵在野外条件下,自己埋锅造饭。
        一直以来,该旅官兵把“吃”当作训练课目,不但让野外驻训变得有野味,大家练兵打仗的热情也更加高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