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特别报道
美国为何不停“退群”“入群”
-
贾平凡
对于国际组织或者国际条约,一个国家无论选择加入还是退出,都是一件需要深思熟虑、慎重决定的事情。但是,美国最近两届政府在“退群”和“入群”两种状态上左右横跳,令人大跌眼镜。作为二战后国际规则的主要制定者和国际秩序的重要建构者,美国是现存众多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的发起者、奠基者和参与者。那么,一向以“山巅之城”“民主灯塔”傲然于世的美国,为何对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出尔反尔、背信弃义呢?答案并不难寻。近几年,在“美国优先”原则的驱使下,美国大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等霸权行径,早已成为国际秩序的破坏者和世界和平的威胁者。其实,无论是“退群”还是“入群”,美国对于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的态度向来是“合则用,不合则弃”。
朝令夕改——有违国际规则契约精神
“朝令夕改”一词用来形容美国政府对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的态度,再合适不过。
特朗普一上任就开启了疯狂“退群”模式:2017年1月23日,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2017年6月1日,宣布退出《巴黎协定》;2017年12月2日,宣布退出《全球移民协议》;2018年5月8日,宣布退出“伊核协议”;2018年6月19日,宣布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2018年10月3日,退出涉及国际法院管辖问题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关于强制解决争端之任择议定书》;2018年10月12日,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年8月2日,正式退出《中导条约》;2020年5月29日,宣布退出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年11月22日,正式退出《开放天空条约》……
今年1月20日,美国现任政府一上台就高调宣布重返《巴黎协定》和WHO。
美国现任政府“入群”看似诚意满满。今年1月21日,拜登政府上台第二天,就派出首席医疗顾问安东尼·福奇率领美国代表团参加WHO执行委员会会议。据美联社报道,福奇当天通过视频表示,美国将恢复对WHO的资金和人员支持,并计划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为全球有需要的人提供疫苗和治疗方法。
此外,今年2月1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美国已于当天正式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当天,美国总统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线上特别会议中发言说,他将于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主持有关气候问题峰会,推动包括美国在内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采取更具雄心的举措。
其实,美国现任政府“入群”意图并不简单。近日,WHO秘书处突然改口,提出针对中国的所谓第二阶段溯源计划,这与美国的背后施压有着直接关系。
“当初,特朗普政府退出WHO,是为了转嫁抗疫不力的责任,为自己的政绩‘加分’。对拜登政府来说,美国重返WHO,并不是看到WHO对于全球抗疫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是要重建美国在WHO的影响力,并试图主导关键议题,把美国规则变成国际规则,把美国标准变成WHO标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如是说。
“近年来,美国政府频繁‘退群’和‘入群’,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这种出尔反尔、任性自私的行为是美国不守信用的表现。”东南大学文化传媒与国际战略研究院联席院长周锡生表示,美国的所作所为不是一个世界大国应该有的样子,有违国际规则的信誉基础和契约精神。
美国优先——按照自己利益需求行事
退出TPP,理由是不符合美制造业利益;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借口是阻碍美国经济的发展且全球气候变化为“伪命题”;退出联合国《全球移民协议》,由头是“美国的移民政策必须始终由且仅由美国人决定”;退出“伊核协议”,托词是“伊朗违背协议开展核试验”;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罪名”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无法有效保护人权”;退出《巴黎协定》,原因是该协定给美国带来“苛刻财政和经济负担”;退出《中导条约》,目的是不受束缚地发展中短程导弹力量……美国一系列“退群”行为,暴露了赤裸裸的“美国优先”原则。
2020年7月14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奥布莱恩在《纽约时报》刊文称,如果美国政府认定国际组织无用且无效,那么将继续拒绝参加国际组织的工作。
“变脸”“毁约”“一言不合就退群”,美国对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任性而为的做派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早有先例。1982年,美国为维护其海洋霸权利益,拒不签署曾力推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4年,美国不满其文化控制权逐步被发展中国家削弱,正式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5年,美国因遭到尼加拉瓜申诉其武装干涉侵犯主权,宣布退出联合国国际法庭,拒不接受其强制执法权;1995年,美国宣称由于“国内预算困难”,退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并拒交拖欠会费;2001年,美国宣称由于履行环保义务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拒签《京都议定书》;2001年,美国为强化其军事优势,正式退出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2002年,美国认为对美国军人、外交官和政治家不利,宣布退出《国际刑事法院规约》……
“‘合则用,不合则弃’是美国对待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的态度。在国际事务上完全按照自己的利益需求行事,美国任性‘退群’和‘入群’,目的是维护其全球霸权,对世界其他国家极不公平。”周锡生分析,美国“退群”“入群”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奉行“美国优先”原则和单边利己主义;二是霸道蛮横,不与国际社会协商;三是搞突然袭击,令国际社会猝不及防;四是“退群”总是发生在国际局势危急的时刻,让很多国际问题更加复杂化;五是总倒打一耙,将“退群”的责任推到别国和国际社会头上;六是党派斗争激烈,导致政策左右摇摆。
贻害无穷——严重破坏多边合作机制
“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不停‘退群’‘入群’贻害无穷:一是打乱了正常的国际秩序;二是打破了多边合作机制;三是破坏了全球治理机制;四是在国际上带了一个坏头。”周锡生认为,退出WHO对全球抗疫产生了恶劣的影响;退出‘伊核协议”破坏了多边谈判成果,加剧了中东地区紧张局势,耗费了国际社会很多精力;退出《巴黎协定》影响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暖的联合行动;退出美俄《中导条约》破坏了军控努力,加剧了大国之间开展军备竞赛的风险。
“美国不断‘退群’‘入群’,对于多边主义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苏晓晖表示,一方面,美国“退群”对多边合作机制造成了直接冲击;另一方面,美国“入群”不是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而是试图以伪多边主义取代真正的多边主义。
“美国要用多边主义约束别国,最好的办法是先用多边主义约束好自己。”联合国安理会前轮值主席马凯硕曾表示,从《巴黎协定》到《中导条约》等一系列国际条约,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权理事会到WHO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国际社会可以看看近年来哪个国家最经常破坏、放弃或寻求退出多边协议。毫无疑问,美国这样的事情做得最多。
对于美国政府一言不合就“退群”的做法,《华盛顿邮报》援引专家的话劝美国政府,“即使在试图改善协议时存在缺陷,也要维护协议”“撕毁它们只会让世界变得更加危险”。
“‘退群’是把双刃剑。‘退群’对美国并非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一是‘退群’严重有损美国的国家信誉;二是退出WHO,加剧了美国疫情扩散,退出TPP对美国开展跨太平洋的经贸合作也产生了不利影响,退出‘伊核协议’导致美伊两国关系剑拔弩张;三是‘退群’‘入群’左右摇摆,也加剧了美国两党争斗。”周锡生表示。
在联合国、G20领导人峰会等多边平台上,世界多国包括美国的盟友纷纷谴责美国的“退群”行为,捍卫多边主义。
观念过时——美国不再所向披靡
疫情当前,各国应团结合作,加强多边主义,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强调“美国回来了”的拜登政府能不负众望吗?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及健康政策与管理教授杰弗里·萨克斯称,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的对外政策一直基于一个简单的观念:“你要么与我们为伍,要么与我们为敌。美国应该引领,盟国则应该追随,而反对美国至尊地位的国家将会遭殃。”这个观念现在过时了,美国面前没有不共戴天的敌人,也不再领导一个所向披靡的联盟,而且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合作远比对抗有更多获利。加强合作并非如美国保守派一再声称的那样是怯懦和退让。
未来,国际社会应如何维护多边合作机制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周锡生认为,一是国际社会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应对美国的强权霸道、胡作非为,弘扬正气,联合抵制美国的霸权行径;二是在国际社会上披露美国不守信用的做法,公布美国恶劣做法的后果;三是国际社会其他国家要坚持多边合作,多开辟多边合作新路,不被美国带偏节奏;四是国际组织以后应增加退出的惩戒机制,增强约束力。(据《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