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塔尔何以能在阿富汗开展“小国大外交”

  • 文少彪
          
        塔利班占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后,卡塔尔“小国大外交”的独特影响力凸显出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直播了塔利班成员进入总统府的场面;半岛电视台记者在多哈独家采访了塔利班高官;塔利班发言人不断从多哈向外界发布信息。全世界从中看到了卡塔尔忙碌的“中间人”角色。
        卡塔尔是阿拉伯半岛边缘上一个靠近波斯湾的半岛国家,面积仅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88万。为什么这么小的国家有这么大的“面子”在美国、欧洲、地区国家、阿富汗前政府和塔利班多方之间进行外交斡旋?
        首先,卡塔尔与塔利班在过去十几年的互动中奠定了信任基础。上世纪90年代塔利班掌权之初,沙特、阿联酋与塔利班政权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表示对塔利班的支持。卡塔尔在1996年至2001年期间则与后者保持着非正式的松散联系。
        “9·11”事件后,美国入侵阿富汗,沙特和阿联酋迅速抛弃了塔利班,转而支持美国扶植的阿富汗政府。2010年奥巴马政府着手启动从阿富汗撤军进程。撤军之前,美国为了维持阿富汗的政治和安全秩序,不得不尝试与塔利班进行接触。阿富汗政府最初想在沙特或土耳其为塔利班设立一个谈判办事处。但是,塔利班认为沙特和土耳其不可靠,因而更倾向将办事处设在比较中立的卡塔尔。2013年,塔利班在多哈开设政治办事处,负责开展阿富汗内部谈判,并同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保持沟通。此后,多哈逐渐成为塔利班与各方斡旋的中心。
        卡塔尔不顾地区国家的反对,坚持为塔利班与美国谈判提供外交支持,赢得了各方的信任。2013年,在美国和塔利班人质交易谈判中,卡塔尔充当了中间人,促成该交易达成。此外,卡塔尔坚持收留流亡的塔利班领导人,导致后者在多哈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但这也引起地区国家对卡塔尔的不满。2017年6月,沙特、阿联酋、巴林和埃及四国与卡塔尔断交并对它实施制裁和封锁。
        卡塔尔为塔利班提供政治庇护的同时,也积极撮合美国与塔利班和谈。2020年2月,美国特朗普政府和塔利班最终在多哈达成和平协议。可以说,卡塔尔在过去十年一直是西方和塔利班之间的调解人。
        其次,卡塔尔主观上也试图成为一个能够在各种力量之间进行斡旋的地区大国。长期以来,沙特、土耳其、埃及是中东政治调解中心。但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卡塔尔不断将油气财富转化为政治影响力,助力它成为地区事务的新“仲裁者”。
        1996年,美国受邀在卡塔尔设立中东最大的空军基地和中央司令部,卡塔尔从此借助美国的安全庇护,更有底气在中东地区开展特立独行的外交。
        卡塔尔已探明石油储量约为20亿吨,居世界第13位;天然气储量约2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人均GDP约6万美元。雄厚的财力为卡塔尔解决地区冲突提供了有效的经济杠杆。自此,卡塔尔日益奉行多元平衡外交,致力于将多哈打造成开放的对话平台。卡塔尔作为务实的地区事务参与者,与所有国家一样,寻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影响力。多哈不仅与该地区的一些激进团体,如哈马斯、真主党等保持关系,也与伊朗、以色列等国政府保持微妙互动,同时还积极与西方建立密切联系。
        其三,美国及其北约盟友从阿富汗撤离后,更加依赖卡塔尔对阿富汗问题施加影响力。自塔利班占领喀布尔后,美、法、德等国外交官就在数千里外的多哈设立了办事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于日前访问卡塔尔,在多哈与欧洲盟友继续协商、处理阿富汗问题。
        目前,西方已将多哈“办事处机制”作为处理阿问题替代方案。与此同时,卡塔尔正在努力促进阿富汗实现平稳过渡和转型,这也是国际社会乐见的前景。
        其四,卡塔尔在撤离阿富汗的行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美国及其盟国从阿富汗撤军的最后阶段,成千上万的难民逃往卡塔尔或借道卡塔尔前往他国。卡塔尔有能力与地区各方对话。过去一段时间,卡塔尔帮助数万人安全离开了喀布尔。据美国军方和卡塔尔消息,已有5.5万多名寻求庇护者抵达多哈,约有2万人仍居住在卡塔尔,约4.3万多人从该国过境。美国及其欧洲盟友纷纷感谢卡塔尔在撤离行动中所做的努力。卡塔尔的行动使多哈获得了它长期以来一直寻求的国际认可和声望。
        然而,尽管卡塔尔在阿富汗问题上成为举足轻重的国家,但是它也承担了很大的政治风险。如果卡塔尔急于承认塔利班政权,或者多哈无法保证塔利班奉行包容、温和的政治路线,那么其声誉和利益也可能遭受牵连。应对塔利班政权下阿富汗问题的“多哈方案”或许正在酝酿中,它能否成为各方所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目前仍有待观察。(据《文汇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