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网民羡慕孟晚舟回家

  • 邢晓婧

        在被加拿大政府任意拘押1028天之后,中国公民孟晚舟9月25日晚终于回到祖国怀抱。有分析认为,这是中国对美外交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日本多家媒体对此全程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9月26日,记者注意到,与以往网络右翼无端攻击、抹黑中国不同,此次大量日本民众支持中国,佩服中国与美国无理行径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有人评论称:“中国的国力真厉害!虽然还没有司法方面的具体内容,但是这次美国一败涂地!和她(指孟晚舟)相比,东芝的干部们真是可怜。‘中国人不吃这一套’想必会成为今年的流行语。”“非法拘押三年啊!辛苦了。华为不是第二个阿尔斯通。地球也不是美国为所欲为的地方。”
        对于一些日本媒体中提到的“司法交易”的说法,日本网民揶揄说:“欧美和日本媒体非要报道说是‘司法交易’,孟晚舟没有认罪,也没有必要缴纳保释金,怎么会是‘司法交易’呢?” “司法交易?太搞笑了,孟晚舟没有认罪,也没有缴纳保释金,和司法交易有什么关系?虽然理解日本谄媚美国的心情,但是无视事实、煽动国民感情,是三流国家的做法。中国和法国有和美国斗争的勇气,实际上也在和美国斗争。美国的附属国、100%支持美国的日本(和他们)不是一个层级。如果被非法拘押的不是孟晚舟,而是一个日本人,日本能像中国一样和美国抗争吗?恐怕还要跪着感谢美国上司,让美国任意处置吧?”
        其中,很多日本民众开始反思:同样面对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如果当年日本也能像中国一样抗争到底,或许就不会陷入“失落的三十年”,日本的外交、经贸乃至国力也会与今天大不相同。“不知为何想起了东芝和阿尔斯通,那个时候,如果日本能和中国一样,不懈努力去谈判的话,今天的日本半导体(产业)该有多么强大?当时被捕的(法国)阿尔斯通前高管皮耶鲁齐后来出版书籍《美国陷阱》,而日本人却完全没有受害者的意识,这可真厉害。”
        “美国和加拿大打着‘民主’和‘人权’的幌子,可一旦在竞争中无法胜出,就采取掠夺人质的强盗行为。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日本的GDP就已经达到美国的六成,成为世界第二。那时的美国对日本施加压力,其手法就如同今天对待中国一样。然而,结果却是,日本政府二话没说就投降了。多数日本一流企业的经营者被抓进美国监狱!”
        日美贸易战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持续了数十年。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为增强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美国于1985年9月迫使日本与其签署“广场协议”,通过“日元升值,美元贬值”的方法,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该协议使得日本出现泡沫经济,并在那之后的数十年里陷入长期的经济低迷状态。美国向日本挥舞的大棒不止于此。同样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迎来其半导体行业的“黄金年代”,日本半导体技术和产能飞速提升,一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芯片供应方。1982年,美国政府以产业间谍罪逮捕日立及三菱员工,指控他们涉嫌窃取IBM的技术,而真相是美方通过钓鱼执法打压日本企业。
        1987年6月,美国通过东芝制裁法案,取消一系列采购合同,并禁止东芝的所有产品向美出口2至5年。随后,东芝数名高管相继被逮捕、辞职,还被迫投入1亿日元在美国主流报纸上刊登“谢罪广告”,集团内部的许多技术文件,也被美国中情局(CIA)以调查为由带走……在一连串的强力打压下,日本半导体企业在美国市场全面退潮。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吕耀东9月26日说,日本的舆论表明,越来越多的日本民众意识到,日本与美国的盟国关系并不对等,美国可以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肆意打压日本。特别是在看到孟晚舟回国背后,中国政府所付出的不懈努力,更是激发了日本民众对政府的强烈不满。
        “美国刚刚对华发动贸易战时,也有论调认为让步的肯定是中国,就像日本一样。”吕耀东表示,事实却是,“撤销对孟晚舟的引渡要求”是中方此前向美国提出“两份清单”中的内容,恰恰说明这次让步的是美国。可想而知日本民众看到这种情况,心里肯定不舒服,难免批评日本政府的逊色和不作为。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9月26日称,日本当时为了服务于美国的战略意义,牺牲了本国民众最根本的经济利益,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日本作为主权国家的不完整性,对国家而言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弱国无外交”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今天的日本。(据《环球时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