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角度,印度正在全面倒向美国?

  • 王思远

        9月14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向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表示,美国正积极考虑利用印度西北部的军事基地,以实现对阿富汗境内恐怖组织的超视距打击。
        对此,布林肯的解释是:相较美国在卡塔尔的乌代德军事基地,印度西北部距阿富汗较近,利于使用无人机等手段对盘踞在阿富汗的恐怖组织进行定点清除。

        布林肯表示,美国正就此事同印度进行接触。如果此事敲定,就意味着美印将以阿富汗为起点,推进更具实质性的军事合作。

    阿富汗,美印关系的新起点

        从某种程度上说,阿富汗是美印关系在21世纪开启合作的起点。彼时,印度处境尴尬。经历了阿富汗塔利班处死纳吉布拉、IC814劫机事件的印度政府,非常敌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
        由于政策失误和地缘区位的限制,印度在阿富汗事务上被长期边缘化,几乎没有话语权。除了向阿富汗反塔利班联合阵线(UF)提供有限的军事援助和政治支持外,基本上没什么办法。
        多年来,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始终不温不火。不少印度官员觉得,巴基斯坦才是美国人南亚战略的重点,故而非常担心美国在印巴问题上偏袒巴基斯坦。同理,照印度人的理解,无论美国参与阿富汗事务的动机有多复杂,反正都会被概括为资本家对能源的渴望。
        “9·11”事件的发生,改变了美印对阿富汗问题的态度,促使两国走到一起。印人党政府对美国进军阿富汗很是满意。
        时任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总司令丹尼斯·布莱尔表示,双方海军和高科技的国防合作可能构成这种双边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印度不顾国际法和马来西亚反对,硬是要护送美国军舰通过马六甲海峡。
        2001年11月,布莱尔访问新德里期间,会见了印度国家安全最高决策机构——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布莱尔希望印度出兵阿富汗,特别是派出地面部队协助打击阿富汗。
        据披露的信息显示,会上有两名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成员强烈要求支持美国的决定,无条件参加反恐战争。虽然最后印度拒绝出兵,但还是开了个口子,允许美军在印度降落停靠、补充加油。
        2001年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倒台后,反塔利班联合阵线在美国的支持下进入喀布尔,获得参与组建新政府的资格。印度则顺势支持美国扶持的卡尔扎伊当选阿富汗总统。
        二十年来,美印关系发展震荡上升,双方在阿富汗问题上的立场颇为接近。美国的战略目标是根除盘踞在阿富汗的恐怖组织和极端势力。印度则是希望在阿富汗维持一个“反巴”的政府。
        美印两国在阿富汗政治、经济、军事领域投入巨大。随着美国撤军,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因为担心阿富汗沦为恐怖组织和极端势力的策源地,以及巴基斯坦战略纵深的扩展,美印两国外交官近三个月来多次会晤,讨论阿富汗局势。这样,布林肯提出想用印度军事基地打击恐怖组织,也就很好理解了。
        即便在阿富汗损失巨大,但印度无疑已经笃定要跟着美国了。
    军事合作,美印关系的重头戏

        从“反恐战争”到“联合制华”,美印关系在这二十年里的发展有迹可循。在华盛顿的外交辞令中,印度是“不可或缺的伙伴”、“日益重要的战略伙伴”、“主要的国防伙伴”。而美国则“可以成为印度最好的伙伴”。
        印度巨大的经济潜力,庞大的人口规模,重要的地缘位置,都对美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假以时日,它既可以具备令人羡慕的市场体量,又可以成为遏制中国的重要抓手。
        印度亲西方的立场,也让美国觉得有文章可做。2020年,特朗普访问印度,将双方关系确定为“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
        军事安全,是美印合作最深化的领域之一。从机制建设方面看,美印安全合作机制日益健全。双方签署的《后勤交流备忘录协定》旨在便利美印两军相互提供燃料、零部件等后勤支持。
        而《通信兼容和安全协议》则便利美印两军通过加密通信渠道进行数据共享,提升两军主战装备之间的相互通联性,并为美向印出售高端军备扫清法律制度障碍。《基础交换与合作协议》则有利于推动美印地理信息共享,在民事导航、军事定位和打击等方面强化合作。
        有了日益健全的机制建设,美印在双边军贸、技术合作、联合演习方面进展颇为明显。双边军贸方面,截止2020年美印军贸总额达到200亿美元。美国的军备为印度的力量投送能力增加了相当大的价值,由此成为印度第二大武器进口来源国。
        技术合作方面,美印国防企业联合生产M777榴弹炮、P-8I反潜机及“支奴干”直升机的组件,并在各军种开展联合科研。
        联合演习方面,军种范围不断扩大。双方定期开展“马拉巴尔”海上军演、“红旗”空军演习、陆军战争演习,不定期开展“霹雳打击”特种部队军演。2019年,双方在印度卡基纳达首次举行“老虎凯旋”三军联合演习。
        双方军事合作不局限于双边,也有多边,美国积极鼓励印度与日本、澳大利亚密切安全合作,印度则以此获取到不少国防高新技术。
        与此同时,印度也支持美国在印度洋地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积极响应美国“孟加拉湾倡议”,不反对美国与马尔代夫签订防务合作协议等事项。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形成的“轴辐体系”眼看着向印太地区扩展。有政研人士认为,军事是美印关系中最有前景和“钱”景的领域。
    面子还是里子,这是个问题

        二十年前,美军要求使用印度军事基地的想法,就被印度时任总理瓦杰帕伊婉拒。当时的印度是这么想的:就算用印度的军事基地,美军还是要越过巴基斯坦领空,不如让美国人直接用巴方军事基地就行。
        美国在中亚地区也有可用的军事基地,印度完全没有必要卷入其中,双方就当时在阿富汗的战略目标存在分歧。而且,印度自身的军备和基建都还很薄弱,过于热情的参与美国人的战事,未必有多少好处。
        如今,印度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但态度却大不相同。因为,美印关系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已不可同日而语。
        双方在打击阿富汗境内恐怖组织问题上有着共同利益,协助美国打击恐怖组织,代表着美印军事合作的实质性进步,丰富了印度对美国的地缘战略价值层次,有利于削弱巴基斯坦在美国战略版图中的存在感。印度人对此,非常在意。
        另一方面,大量细节问题还有待商榷。以印度为基地对恐怖组织进行“超视距打击”是否属于《后勤交流备忘录协定》所限的“后勤作业”?实施该行动是否意味着美国需要驻军印度?双方所致力打击的恐怖组织是否是同一群人?
        上述每一个问题,都够印度人和美国人在谈判桌上掰扯的。
        如今的阿富汗局势,让印度再次面临被边缘化的窘境。有印度学者更是呼吁要加速向美靠拢。
        日前,美国总统拜登、日本首相菅义伟、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及印度总理莫迪举行“四方安全对话”面对面会谈,会上重申四国要在印太地区加强合作。
        现阶段,美国仍然在试探印度。虽然近年来印度向美国靠拢的步伐加快,但还没放弃“不结盟”的外交大旗。一旦印度同意美国请求,允许后者使用自家军事基地去遏制阿富汗,则意味着印度铁了心倒向美国。
        可以预见,此举不仅会激怒反美的极端组织,为印度边境稳定和国家安全带来更大压力,还会造成印度和地区周边国家关系的深度变革。
        如果不满足美国的要求,在阿富汗搭了美国二十年便车、享受着军事合作便利的印度,无疑又自证了“临事而惧,色厉胆薄”的外交特色,影响美国深化双边合作的信心和动力。
        而对莫迪来说,要里子还是面子,是个不小的问题。(据瞭望智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