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了默克尔,德国人很纠结

  • 何任远

        北京时间9月27日凌晨零点,德国国会选举投票宣告结束。根据民调,代表中间左翼力量的社民党获得微弱优势,其25.8%的支持率比代表中间右翼的基民盟/基社盟24.1%略高一点。据此推算,社民党将会在国会中获得205个席位,而连续执政了16年的基民盟/基社盟则获得194个席位,从国会第一大党沦为第二大党。
        在德国第一电视台的直播画面中,绿党总部在获知他们的支持率增高到14.6%的时候,现场画面拍到不少人一下子欢呼起来。据预测,他们将会在新一届的国会中获得116个席位,成为第三大党。“无论哪个大党筹组政府,我们都会在里面了。”绿党的国会党团主席卡特琳·戈林-艾卡特这样对德国第一电视台说。

        即使是大选结束后,由于德国国会难以产生单一党过半数的局面,因此必须与另一个小党组成执政联盟,筹组政府的谈判过程也需要数周甚至半年的时间。两个大党的候选人——肖尔茨和拉舍特,都宣布自己有筹组内阁的主动权。《经济学人》认为,在选后数周乃至数月之内,国会各党会好像“大市集”那样,相互讨价还价一段时间。

    想求稳,又想求变

        大选投票日定在周日。在大选揭晓之夜,不少德国人组织起“大选派对”,一边喝着啤酒吃着小吃,一边实时收看选举结果出炉。即使是在海外,面对一场充满变数的选举,也有德国人组织“大选派对”,一起实时关注和讨论选举结果。跟英美大选更加激烈的讨论不一样,德国人说起“很紧张”的时候,声调压得很低,“紧张”起来也给人偷偷摸摸的感觉。德国第一电视台直播画面的新闻播音面无表情,穿着一件黑沉的西装朗读着各种数据,让气氛显得更加静穆。
        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德国人,他们对选举的看法各自不同,但是对社民党的好感占大多数比例。为一家车企工作的托马斯说:“我投给了社民党。我们希望能够换一个执政党。当然,有这么多保守派人士,基民盟/基社盟的票仓还是很大的。”
        在德国,国会选举不是直接选总理候选人,而是选政党。选民手中其实有两票,一票投给自己地区的所在议员代表,另外一票投给政党。但尽管如此,总理候选人的人格魅力也是重要参考因素。“(社民党总理候选人)肖尔茨作为财政部长跟默克尔共事了多年,他担任总理的话,对于德国和欧盟来说,都是稳定的象征。所以这点很有趣,你要选跟默克尔不同政党的候选人,来延续默克尔的政策。”托马斯说。
        用德国《明镜周刊》马尔特·莱明的话说,德国人希望在稳定的同时又希望求变。自从社民党在2005年丢掉总理府之后,默克尔代表基民盟/基社盟在德国掌权了16年。社民党尽管不是执政党,但常年是执政联盟的搭档,其总理候选人奥拉夫·肖尔茨是现政府的副总理和财政部长。
        德国《国际政治季刊》认为,肖尔茨是默克尔的“红色双胞胎”,指出其沉稳冷静的性格,跟默克尔很相似。但他们俩又属于不同的政党,默克尔所属的中间右翼政党基民盟/基社盟以黑色为象征,而肖尔茨所属的社民党则是红色。
    默克尔,难割舍

        “挺难选择的,我发现三个主要候选人都各有优劣。”数学家斯蒂芬出生于杜塞尔多夫附近的地区,他对这次选举更加保持观望态度。“我肯定不会投给绿党,它的候选人是我最不喜欢的。但是其他的两个我觉得都差不多。要是索德(现任巴伐利亚州州长)参选的话,我会选他。”斯蒂芬说,多年以来,默克尔始终是自己最认可的总理。
        德意志广播电台在8月份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德国选民对各自政党的忠诚程度有所减弱。在传统的德国政党生态中,各大党从青年群体中及早招募和培养未来骨干。今天活跃的德国政治家,包括候选人阿明·拉舍特和奥拉夫·肖尔茨,都是年轻时候就加入各自政党,被慢慢栽培成为该党派的精英。
        这也造成了德国的政党长期被职业政客垄断。外人要加入某个政党的话,他们很难会成为其中重要的领导。而在这群除了政治之外极少从事过其他行业的政客之中,只有默克尔是名副其实的“外来者”。她是以东德物理学家的身份,加入基民盟的。
        在当时,德国政坛极少出现女性,而默克尔作为东德的女性,成为了基民盟当时标榜的“新风”。“我在那时候就是个用来作门面的女人(token woman)吧。”默克尔在一次演说中,承认自己刚踏入政坛的时候,是被用作执政党避免被批评为由清一色男性主导的一张脸。
        而当初的“token woman”,到现在已经是主宰德国16年的女总理,世界女性权力排名榜上长期居于前三的人物,也是德国在海外最被人记住的领导者。
        根据《纽约客》记述,默克尔的办公室里有一张女沙皇叶捷卡特琳娜的肖像。这位18世纪带领俄国走向强权之路的女沙皇,实际上是下嫁给沙俄罗曼诺夫皇室的德国公主。跟女沙皇一样,默克尔也是一个外来者,一个在男人称霸的世界里获得权力的女性。在基民盟/基社盟这样一个以保守主义男性主导的政党里,默克尔彰显的是“共识”和”母性”。除了让保守派票仓感到安全之外,默克尔对温和中间派也有巨大的号召力。
        在与记者交流的德国人中,默克尔普遍获得他们的好感。尼可拉是一位德国和南美洲两边跑的女性,她表示自己本质上不会对默克尔所属的基民盟有好感,但是她之前还是给默克尔和她所属的政党投了票。“我肯定不是个保守派。但是默克尔让我感到佩服。为什么?有一次默克尔准备出访南美洲,她的官方座机由于技术原因不能起飞。她马上就订了民航的机票,跟平民一起坐同一个航班飞到了阿根廷。这种接地气的做事风格,我感到非常佩服。”
        之后,尼可拉又压低音量说:“我老公给汽车企业工作,也许他会投给保守派。但我不会。”
    花色执政搭配

        选举前后打开德国各大媒体的网站,一个不同颜色的表格,展示着各个政党势力的此消彼长。在德国政治文化中,黑色代表基民盟/基社盟,红色代表社民党,紫红色代表立场更加左倾的左翼党,绿色代表绿党,黄色代表亲商界的自民党,蓝绿色则代表民粹右翼立场的德国选项党。
        德国选举制度让单一政党很难获得超过国会一半议席独自执政,因此自联邦德国在战后成立以来,历届政府都由多于一个政党的执政联盟组成。预测每一届政府的政党构成,也就变成了一个不断调颜色的调色盘。
        在过去的16年里,默克尔曾经领导过“黑红”大联合政府,也领导过跟自民党一起执政的“黑黄”联盟。而默克尔的前任施罗德,则领导了七年的“红绿”联盟。再往之前的历史看,执政长度同样达到16年的科尔总理,领导的是一个“黑黄”联盟。直观地看,这些联盟的特点是,只有两种颜色,也就是两党议席就能在议会过半。
        按照德意志广播电台网站在9月27日的民调显示,除非重复“黑红”大联合政府,否则“黑”和“红”两大阵营,各自搭配多一个小党,依然无法组成国会过半的议席。也就是说,下一届德国政府,可能要破天荒筹组一个三党联盟。
        于是,各种三种颜色的联盟猜测也纷纷浮现出来了,德国媒体甚至给这些三色联盟都起了各种花名。要是基民盟/基社盟掌握组阁主动权,那么它可能组成一个“牙买加联盟”:“黑黄绿”三色联盟,跟牙买加国旗颜色一样。要是社民党掌握组阁主动权,那么它可能组建出“交通灯联盟”,也就是“红黄绿”三种颜色组成的类似交通灯颜色的执政联盟。但是,社民党也有可能不跟自民党筹组三党政府,而选择跟左翼党筹组政府。这样,新一届德国政府又变成了“红红绿”联盟。
        随着绿党稳当国会第三大党,无论哪种执政联盟,都不会少那么一抹绿色,是真正的“造王者”。德国乃至欧洲的一个关注点是在三党联盟组建的时候,哪个第三党愿意加入。以亲商界为代表,并且呼吁给富人减税的自民党,跟呼吁加税和加大欧盟开支的社民党有着根本性的冲突。
        “红”跟“黄”筹组“交通灯联盟”的难度不小,但是不少德国主流媒体呼吁,以保就业率为主业的社民党和以解锁自由市场为标杆的自民党要是能够谈到一起,对于德国和欧盟来说,将会是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但又由于肖尔茨一直不排除跟左翼党组成“红红绿”的可能,呼吁解散北约以及跟俄罗斯修复关系的左翼党能给肖尔茨的中间路线带来多少压力,也是不少人讨论的话题。
        随着一直被视为稳定和温和力量的默克尔宣布退出政坛,德国政坛进入重新洗牌的“后默克尔”时期。如果说,投票选出新一届国会席位只是德国政府换届上半场的话,那么现在各党开始的讨价还价才进入下半场。(据《看世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