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智库质疑海军发展分布式海上作战的决心

  • 忻欣

        分布式海上作战(DMO)是美国海军近年来为对抗中俄等强敌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所重点发展的针对性作战样式,将原本集中式的海上大集群作战形式“化整为零”,转变为分布式的海上作战力量。近日,美智库Govini数据分析公司对美国海军2022财年预算申请进行了分析解读,认为海军陆战队正朝着分布式作战构想稳步前行,而海军的发展脚步则因为种种原因被延缓,对能否实现既定目标仍需要打个问号。
    分布式海上作战与
    远征前进基地作战
        Govini公司首席战略官Jim Mitre表示,海军陆战队最新的“远征前进基地作战(EABO)”概念,以及该军种的整体兵力结构和能力投资情况都与分布式作战战略相符。但对于海军而言,其贯彻DMO的决心和落实程度仍待商榷。
        DMO和EABO分别是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未来的主要作战概念,要求海军和陆战队改变过去以航母打击群或两栖戒备群等大集群作战方式,转为以分布式部署的兵力结构遂行作战行动。
    对预算申请的分析结果
        近期,Govini公司以记分卡形式对国防部预算申请进行了分析,以此评估海军和陆战队在未来10年内实现各自作战概念的能力。Govini公司的战略副总裁表示,国防部为DMO和EABO提出了相似的时间框架,但评估的难点在于现有的预算文件中缺乏对未来支持的计划,包括未来数年的国防项目等。
        从预算申请来看,海军陆战队对EABO的发展规划与海军DMO概念相比要更加清晰,其提出的武器和技术需求都是切实存在的。具体来说,陆战队计划将用于地面作战的重装甲和火炮类武器的资金转向小型两栖运输舰船和陆基导弹,以此提升对海上目标的威胁。
        海军DMO概念的发展路线更偏向于无人系统和下一代水面战舰,但其依赖的技术能力目前还不足以支撑这些新型武器装备的量产。例如海军希望将垂直发射系统部署到巡洋舰和驱逐舰以外的更多的平台上,但目前还没有开发出达到量产条件的可行方案。因此,海军还需花费更多时间和资源用于技术的成熟和落地,才能真正实现DMO构想。
    资金调整并未带来实质性收益
        记分卡将预算项目归为4类:“装备(Outfit)”指为部队配备装备的活动;“抵消(Offset)”指研发类活动;“作战(Operate)”指日常作战和任务活动;“日常开支(Overhead)”则表示其他与作战无直接关系的保障类活动。从记分卡分析结果来说,海军虽然削减了装备类资金,例如退役了部分濒海战斗舰(LCS)和“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但节省下的资金并没有用于与DMO相关的作战、训练或研发活动,而是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机构的日常运维和保障。换言之,海军在预算上的“开源节流”和“重心转移”并没有为发展DMO概念带来实质性的收益。(据防务快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