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
我国一年一度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于10月11日开启,美国的网络抹黑也如期而至。微软日前发布“数字防御”报告渲染俄罗斯是网络攻击最大黑手,中国的网络攻击成功率最高,而美国政府机构和智库成为主要攻击目标,涉及国家安全、商业、战略优势等许多方面。
这份报告的腔调与美国在涉台涉港涉疆等方面的抹黑高度契合,与美国企图遏制共建“一带一路”的目标完全一致,冠以“地缘政治目标特征”,反而显示出一副冷战思维的调子。
需要警惕的是,美国已有了把冷战思维向网络空间延续拓展的明确迹象,明确把中俄等作为网络战争的目标。实际上,在美军撤出阿富汗前夕,国务卿布林肯明确撤出阿富汗是为了整合资源,应对中俄这样的国家。美防长奥斯汀也宣称,撤出阿富汗是为了准备下一场战争即网络战争。近日,美海军部长表示,阻止解放军攻台的领先技术,就是靠“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无人驾驶平台、智能武器、高超音速武器、分布式力量”等。因此,来自网络空间美国的疯狂抹黑甚至网络战争的威胁,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另一方面,对于来自网络空间的风险,我们有了充分的准备。早在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以来,“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成为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内容。如今,我们正沿着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努力打造自身的能力。
面对美军撤出阿富汗之后,明确以中俄为主要对手,准备下一场战争即网络战争的公开叫嚣,包括与之配合的一系列实战化组合拳,都预示着我们网络强国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着眼于前所未有的网络威胁,中国更需砥砺前行,开启“网络强国2.0时代”,进入网络强国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笔者认为,我们需要牢牢把握三个要点。一是守住根基。要牢牢把大数据把握在自己手里。二是提升理念。我们既要落实“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警示,也要领悟“没有数据把控就会危及执政地位”的高度,将网络安全从合规导向向能力导向演进。三是提高能力。网络安全能力一定是经过实践考验的能力,以“朱日和”实战实训思维,锻造应对网络空间重大风险的能力,抵御、反击美军有可能悄悄打响的网络战。(据《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