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党史故事
亲历者回忆:我眼中的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
-
何振茂
众所周知,许世友司令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开国上将之一。他性情刚烈,为人忠勇,侠肝义胆,充满着勇猛无畏的“大刀精神”,堪称铁血悍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本文作者何振茂在南京军区工作,其间有幸接触到许司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根据他的回忆整理而成。选秘书的七条要求
当时,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是全军有名的虎将,是济南战役被毛主席点将的攻城总指挥。我在军区司令部里或在校以上(即团以上)干部会上常能看到他。许司令的后两任秘书是我参加选调的。当年,许司令选秘书的要求是老三条:“胶东人,打过仗,初中以上文化。”司令部办公室赵增奎主任向我交代时又增加了四条:“政治可靠,办事老练,任劳任怨,责任心强。”赵主任说:“政治可靠是每个首长秘书都得具备的,后三条是适应许司令的性格特点提出的。”许司令对秘书要求很严,24小时都得守着电话,节假日没有特许不能回家,长年累月工作很辛苦。一旦出了差错,他发起火来无人敢“顶烟灭火”。所以,七条中的任劳任怨、责任心强这两条也很重要。据此要求,选调的这两任秘书,都得到了许司令的赏识。我因工作关系,接触首长身边工作人员包括办公室主任、秘书科长、秘书等人的机会较多,能听到一些许司令员的传奇故事。许司令8岁入少林寺当和尚,入佛门8年,练就一身硬功夫。他的轻功了得,丈把高的房子,纵身跃上,不会踏碎一片瓦。50年代末,许司令陪苏联顾问到上海。这个苏联大胡子见到饭店门口的一对铜狮子,一时兴起,蹲下身用双臂抱起一尊,挺了几秒种,“通”地落回原处,然后得意地摸摸自己的胡子,露出一股傲气。许司令见此,遂迈步上前,伸出一条胳膊搂起铜狮子,一运气,起!夹着它转了一圈,然后轻轻放下,面不改色。这尊铜狮子少说有300斤。苏联顾问看得目瞪口呆,用俄语赞道“好样的!”,从此不敢再在许司令面前逞强。许司令身高约1.65米,黑脸,神态威严。我每次见到他,总见他穿着宽松的军装,脚上穿着布鞋,我们没看到他穿过便衣和皮鞋,倒是常穿自己设计编的“布草鞋”,他说穿着它舒服,既跟脚又凉快。许司令腰上经常带着一支左轮手枪。这支美式左轮手枪是从国民党的一个军长手里缴获的,他视为心爱之物,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总是枪不离身。许司令爱喝酒,年轻时一次喝两斤老白干不误事。他任南京军区司令时别人劝他戒酒,他说酒不能戒,是好东西,喝酒可以多吃菜,能和血,能治百病。据秘书们说,他感冒或拉肚子,不吃药,相信喝酒“能治病”。所以,他的“俸禄”都交给杜康和茅台“老友”了。许司令爱打猎,他说一是可以熟悉地形,二是能健体。他的枪法很准,打野兔、野鸭,弹无虚发。他曾对秘书说:“我打猎眼神很好使,一枪一个准,可看书为什么头昏眼花眼神不好使呢?”秘书笑而不答。讲话开门见山、入木三分许司令爱看颂扬工农兵、有现实教育意义的文艺节目,不喜欢看卿卿我我、谈情说爱的戏。我两次见到他看电影,对影片中某些镜头,绷着脸表示不满。一次是看《霓虹灯下的哨兵》,他说:“把‘好八连’拍上些谈情说爱花花绿绿的故事,‘好八连’还能好吗?”还有一次看《红日》,有一组镜头,是拍摄一个干部打了胜仗,骑着缴获的高头大马,手里高举一把军刀,边策马飞驰,边用军刀高挑着军帽摇晃着。许司令看了很不满意地说“这成什么体统!”还说,歼灭国民党第74师的孟良崮战役,我是参加指挥的,影片里那个摇羽毛扇的纵队政委,我知道他是谁,这种描写不真实。影片没看完,他就退场了。有一次,许司令在会上讲话,对文艺问题开门见山地批评说:“有些文艺节目,在戏台上男男女女,眉来眼去,还有‘拉皮条’的红娘。部队几个月的政治课,一场戏就给毁了。老看这种节目,战士怎么有心打仗?”他还批评爱看《红楼梦》的同志,说“这书是写‘吊膀子’的事,什么林妹妹宝哥哥,你爱我我爱你,把思想都看坏了。”许司令讲话开门见山,大家都爱听。这里我举两个例子。有一次,他在干部大会上,批评某省军区一个高级干部的享乐腐化错误,一针见血地说:“你照照镜子看看,自己长的像个猴子,还嫌老婆不漂亮。你是见了女人就笑,见了舞就跳,见了好处就要,你是什么将?是虾将、蟹将!还摆老资格!战争中跟随我的警卫员为了保护我,累计牺牲了一个排,你今天摆什么老资格!”我听了他在会上的讲话后,问他的秘书:“这个讲稿是谁给写的?”秘书说:“政治部给写的稿子他嫌长,不看不念,说‘要以我为主’,会上讲的都是他自己的话。”在三年困难时期,为解决战士因吃不饱饭身体浮肿的问题,许司令员亲自抓生产。他在全军区的电话会议上,只简单地讲了百十个字。他说:“有些战士身体浮肿了,你们这些带兵的知不知道?你老婆因吃不饱浮肿了,你着急不着急?不会漠不关心吧!今天要你们像关心老婆孩子一样关心战士。让战士吃饱,就得把生产抓好。我讲完了。”我参加电话会议,觉得许司令的讲话是惊人的简短,又是入木三分的深刻。关于许司令的这些片段故事,当年因生怕说“评论首长,有不敬之嫌”,所以只是在军区机关少数人中说说。异乎寻常的工作作风许世友时时保持着超于常人的警惕性。这种警惕性是战争年代那种时时都会发生意外和险情的特殊环境造就的。平时,许世友总是枪不离身,晚上就把枪放在枕头底下。“军人死不丢尸,活不缴枪”,这句常挂在许世友嘴上的口头禅,是他终生不渝的信条。许世友外出一般是两辆吉普车同行,五六个随员个个荷枪实弹。他们腰别手枪,手提内装长枪的精制皮箱,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们是一个乐器演奏班子。而一旦有情况,他们就会迅速展开,其战斗力足能抵上一个训练有素的加强班。1979年6月,广东省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习仲勋和叶剑英、许世友、杨尚昆手挽手走进会场。解放军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后,许世友到了广州。他说广州离香港、澳门近,资产阶级的东西多,特务也多。许世友要求工作人员无事不要上街,大家做完了本职工作,或组织学习,或跟他外出打猎,或在院子里种菜养鸡。不过,许世友有时会警惕性“高”过了头,弄得人哭笑不得,无所适从。1974年上半年,毛泽东在全国全军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批林批孔运动,各大军区积极响应,许世友在广州军区发动机关干部深挖林彪一伙在军区的死党,并在军区机关干部大会上点了军区前主要领导人的名。与此同时,从广州调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丁盛,也在南京军区机关发动了揭批查运动,把矛头指向许世友。消息传到广州,引起了许世友的恼怒。正在这个时候,南京军区机关一位许世友很熟悉的干部到广州出差,住进了军区珠江宾馆。他先是打来电话问候许世友,并提出要到留园7号看望许世友。珠江宾馆和留园7号仅百米之远,秘书报告许世友后,准备去迎接来访的客人。谁知许世友脸色一沉指示道:“这人是丁盛派来的暗探,你通知军区保卫部,马上把他抓起来!”秘书一下子被惊呆了,没想到许世友瞬间会做出这样异乎正常的判断和决定。秘书决定先不给南京来的客人回话,也不通知保卫部,等缓和一下再跟许世友解释。过了一个钟头,秘书再跟许世友说:“南京来的客人来看望您,说明他不是暗探,哪有找上门来自投罗网的暗探呢?”秘书见许世友不作声,就大着胆子建议说:“是否先让保卫部把情况了解清楚再说呢?”“不用了解了,不是暗探就请他来家里喝酒吧!”许世友道。秘书又一次被惊呆了,还是对那个人,一个钟头前说要抓他,现在又说要请他喝酒,这一百八十度的大弯,转得如此迅速,如此坚定。这就是许世友。尽管有时会让人哭笑不得,但理性视之,他这种以防万一的警惕性也不难理解。作为一名高级将领和军队管理者的许世友,又把这种警惕性转化成了扎扎实实、不尚张扬的工作作风。许世友下部队视察工作,不喜欢提前发通知。他一贯的做法是:轻车简从,说去就去,说走就走,从不声张。 (据《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