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耀超
清晨,一辆满载大口径弹药的卡车从草原驶来,缓缓停在陆军驻吉某大队弹药库门前。和以往多名保管员排成长队等待卸弹入库不同,此次只有两名保管员在库前迎接。
更让弹药押运干部感到稀奇的是,两名保管员并没有着急卸车,而是熟练地披挂上一套“金属盔甲”,而后协力将几十箱百斤重的弹药搬运下车,一鼓作气堆垛码垛。整个作业过程用时不到20分钟。
面对弹药押运干部的吃惊与疑惑,保管员路金怀笑着脱下盔甲说道:“这是我们新配发的单兵外骨骼系统,不仅能够提高作业效率,还有预防过劳损伤的功效呢。”
据悉,该试验训练区担负着新型武器装备鉴定把关的使命任务,所属弹药库仓储弹药收发仓储任务重,弹药保障常年靠官兵肩扛手抬。随着武器装备升级加速、试验鉴定密集展开,弹药保障任务越发繁重。如何有效提升试验保障效率,既确保弹药收发安全,又能减轻官兵作业负担?对此,该大队领导认识一致,必须采用科技手段,引进先进设备,实现减负增效。
经过深入调研,他们发现单兵外骨骼系统操作使用简便,不仅能在抓握、蹲起、托举等动作中提供外力,还有护腰、护腿等效果,是提升弹药收发效率的神兵利器。
“这铁疙瘩真这么好使?”刚引进单兵外骨骼系统时,士官顾文龙有些不屑。
弹药库主任李捍东感到,顾文龙的想法有一定代表性。为消除个别官兵疑虑,他们专门组织一场PK赛,由下士李贺穿上单兵外骨骼系统,与顾文龙对阵,搬运30箱砂弹箱,用时较短者获胜。最终,李贺仅用时3分28秒,比顾文龙快了近1分钟。更让顾文龙脸红的是,脱下盔甲,李贺气定神闲,呼吸均匀,他却喘得说话都费劲。“我算服气了!”顾文龙边喘边说,要想优质高效地干好工作,光靠苦练不行,还得借助科技力量。
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如今弹药库收发作业中,总能看到大家披“甲”上阵的身影。凭借单兵外骨骼系统,不管是试验任务密集进场,还是大规模翻堆倒垛,官兵总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科技力量有效激发官兵创新活力。以引进单兵外骨骼系统为契机,弹药库专门组织“科技提升质效、技术保障砺剑”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官兵开动脑筋进行发明创造,相继研制出传动码垛器、多功能撬棍等小发明,有效推动弹药收发仓储业务驶上“快车道”,为各类武器装备试验鉴定提供坚强的物质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