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军电子战大“怪兽”与“小精灵”

  •     这不是童话,也不是科幻,而将是现实的军事斗争。

    “怪兽”登场

        2021年9月8日,美国空军宣布将启动一项名为“怪兽”(Kaiju)的认知电子战项目,以应对下一代综合防空系统,确保美军未来的空中优势。
        在对“怪兽”项目的描述中,美军指出,美国一直处于技术发展的前沿,但随着全球范围内雷达与武器技术的发展,对手明显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美国飞机将越来越多地面临敌方先进综合防空系统的威胁,将更多在敌方严密防御的环境中作战。
        根据项目描述,美军开展“怪兽”研发的重要背景是美军飞机,尤其是各型大飞机,面临新的战场作战态势。现代综合防空系统将越来越多地采用多谱技术,更加地采用射频、光电和红外等不同频段探测与跟踪系统的组合,现有的针对单一频段开发的对抗措施已不能有效对抗新型威胁。加油机、预警机、运输机等高价值空中资产(HVAA)在美军的全球到达、指挥控制和情报监视侦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大飞机缺乏对抗地空导弹威胁的有效手段。
        在与实力相当对手的对抗中,美军必须通过采用认知、系统集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新能力,才能在对抗的电磁环境中有效应对新威胁,形成或保持美军的空中优势。所以“怪兽”项目的开展主要目的是应对大国对抗中敌方综合防空系统新威胁,提升大飞机的生存力。
        根据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发布的公告,美国空军将于2022年1月启动“怪兽”项目的研究,项目将研发新型认知电子战技术以穿透敌方由多谱传感器、导弹和其他防空设施构成的新型综合防空系统,主要特点包括采用开放式系统标准、敏捷的算法和过程验证工具,开发的新技术能方便移植到现役系统中。
        整个项目计划投入1.5亿美元,经费将分为两部分合同授出:主合同将涵盖以下9个领域,金额为1.35亿美元,细分合同计划将投入1500万美元,加强重点部分的研究。所有合同都不会公开,美国空军将在10月下旬向工业部门进行项目介绍,在2022年1月正式招标,研制周期从2022年到2026年。
        尽管“怪兽”项目透露的信息不多,但结合美军电子战的发展以及当前大国竞争的战略背景,不难看出:
    “怪兽”项目是美军电子战的
    重大进展
        认知电子战是当前电子战的重大发展方向,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美军在认知电子战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应用到美国空军F-15、F-16战斗机、美国海军的EA-18G电子战飞机上。空军新启动的“怪兽”项目与以往开展的电子战项目有很大不同,表现在:
        以往的认知电子战项目主要是为了实现对新型或未知射频威胁(重点是雷达)的智能识别与对抗,而“怪兽”项目更多的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识别并开发新技术,实现对雷达、光电、红外等多种类型威胁的对抗,更像是对现有认知电子战技术的综合集成,以实现认知电子战更广泛和更高阶的应用。
        以前的认知电子战研发多侧重于单个项目或单项技术,“怪兽”项目可以被视为一个从研发到应用的纵向流程的项目群,覆盖了从大数据生成、算法开发、仿真模拟、演示验证、能力生成等各个方面。项目的开发不仅将全面提升美军当前认知电子战能力水平,也便于对现役系统进行升级改进。
    “怪兽”项目主要用于
    大飞机自卫
        美国空军目前基本完成了现役老式战斗机的认知电子战升级布局。2021年,美国空军明确提出对F-15、F-16战斗机进行电子战改进,采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赋予F-15“鹰”有源无源告警与生存系统(EPAWSS)的认知能力,同时正在为F-16提供新型的AN/ALQ-131C电子战系统,使其电子战能力能与五代机媲美,并完成了F-16在飞行中的重编程试验。
        “怪兽”项目的目的则是提升预警机、运输机、加油机等大飞机的认知电子战能力以对抗先进面对空导弹威胁。这些大飞机雷达截面积大、机动性差、飞行速度慢,难以在大国对抗冲突前沿地带生存,美国空军希望通过“怪兽”项目提升大飞机对远程导弹的防御能力,弥补大飞机在高端对抗中的致命弱点,从而提高美军整个空战体系的作战能力。
    “小精灵”出没

        “小精灵”项目是DARPA在2016年发起的一个项目,旨在探索小型无人机集群的空中发射和回收等关键技术。无人机通常由运输机在敌防区外投放,然后进入对抗空域,执行任务后返回,并在空中进行回收并准备再次投放。
        “小精灵”项目分别在2019年11月、2020年7月和10月完成了三次飞行试验并计划在2021年10月至11月进行新的飞行试验。
        据报道,“小精灵”将具备新的功能,即能投放子无人机或弹药,在完成一项任务后,返回母机,加油并重新武装后发动另一次攻击。
        可以设想“小精灵”的作战场景包括:多架C-130秘密飞抵敌防区外,分批投放“小精灵”无人机,其载荷组合包括侦察、干扰、子无人机、弹药等;“小精灵”无人机群低飞,继续向前突入进入预定的攻击区域后,一些无人机对敌防空系统实施干扰或欺骗,一些投放子无人机或弹药;子无人机继续前飞,对目标进行火力攻击、防空压制;整个无人机群能实时监测敌辐射源变化,调整干扰或攻击目标和方案……后续无人机飞抵;第一波返回,由母机回收,根据战场态势重新配备载荷,准备再次投放。
        “小精灵”一旦成功部署,将在未来空袭中承担电子侦察、干扰和动能打击等多种任务,其应用可能比普遍预计的更广泛,威力更大。
        “怪兽”项目与“小精灵”项目有关系吗?
        看似没有。至少没有直接的关联。
        但“小精灵”要取得应用上的成功,“怪兽”项目将是一个重要的保障。
        目前对“小精灵”项目关注的重点是无人机的投放和回收。但在实际应用中,投放“小精灵”的大型运输机能否在战场上生存将是作战能否成功的关键。
        除了“小精灵”外,当前美军围绕大型运输机、加油机开展的一系列重大项目以及取得的进展都表明,美军正在加紧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而在这战争中大飞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

    打怪升级

        “怪兽”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大飞机的认知电子战能力,这是技术层面的理解,而从作战上,通过美军近期的一系列动作,不难看出,“怪兽”的战略目标就是:针对中俄,尤其是中国,其战役战术目的就是保护大飞机,掩护大飞机突防。
        随着美国将中俄作为主要战略目标,美军当前的几乎所有举措都是围绕与中俄的对抗展开的。美国空军在冷战结束后的一系列战争中,都保持着强大的空中优势,各型飞机基本上都是在宽松的战场环境中作战的。当前美军意识到,要与中俄这样实力相当的对手交战,各种情报侦察监视飞机、预警机、加油机、运输机都将得到广泛应用,但面对中俄强大的防空力量,大飞机在战场上难以生存。
        对此,美军一方面加强各型战斗机的电子战能力,实施穿透型制空,同时加大对大飞机电子战自卫的投入,确保其能免于远程防空导弹攻击,在战区大量投放弹药,对目标进行致盲和攻击。
        如果美军“怪兽“项目进展顺利,其大飞机战场生存能力会得到极大改善,那么在未来大国对抗中,美军就可以实践大量新的作战概念,实施更多作战方案,杀伤力将呈指数增长。从这个层面看,对“怪兽”的认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电子战乃至电子战层面,而是应该看到其背后所赋予大飞机的战斗力,以及由此带来的作战力量和作战方式的变化。
        如果防空力量不能对美大飞机形成有效威慑,不能有效攻击、驱离这些大飞机,那么在未来对抗中将处于极其被动的不利地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美军的“怪兽“项目,加大破击研究,实施积极防御之道,击败“怪兽”,打垮“小精灵”。(据学术plu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