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火箭首发不完满 韩国誓圆“航天强国”梦

  • 沈敏

        韩国第一枚“完全自主”研制的运载火箭“世界”号于当地时间10月21日17时(北京时间16时)在全罗南道高兴郡的罗老宇航中心升空,但由于第三级火箭燃料提前耗尽,所搭载的模型卫星未能达到预期飞行速度,最终未能进入预定轨道。
        韩国总统文在寅现场观摩发射后说,尽管未能达成目标,但就首次发射而言,已经取得显著成果。他同时确认,“世界”号项目将持续推进。
        “不久以后,我们就能把它准确送入预定轨道,”他说,“‘韩国太空时代’正在来临。”
    雄心勃勃
        韩国计划到2027年再完成5次“世界”号运载火箭发射,下一次发射预定明年5月中旬进行。
        文在寅鼓励韩国航天界:“从我国启动‘世界’号研发项目至今过去了12年,我们只需要再迈进一步。”
        “世界”号是三级运载火箭,总重量200吨,使用液体燃料,可把1.5吨级卫星送至距离地面600至800公里的轨道。
        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表示,虽然这次发射留有遗憾,但国产运载火箭首次飞行试验执行了所有发射阶段主要任务,显示韩国掌握了相关核心技术。
        2013年1月,韩国成功发射首枚运载火箭“罗老”号。只是,“罗老”号并非完全“韩国制造”。它是两级火箭,第一级由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中心制造,第二级由韩国研制。
        文在寅说,韩国政府还将支持私人企业研发固体燃料火箭,争取2024年前完成。“到2030年,我们将实现利用国产火箭在月球着陆的目标。”
        他出席首尔国际航空航天暨军工业展览会时说,韩国政府将助力私营航天企业发展,将韩国打造成“航天强国”。
    助力私企
        韩国近年着重研发低成本、高精度的卫星发射技术,希望借此开拓本国航天产业。相关企业也因此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比如主要制造火箭发动机和其他发射器部件的韩华集团、负责火箭组装的韩国航空宇宙产业公司。
        韩国投资证券公司分析师崔光植(音译)说,“世界”号火箭包含大约30万个零部件,来自众多韩国企业,包括现代重工业公司,“发射项目将惠及众多相关企业”。
        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第一次官龙洪泽告诉媒体记者,大约300家韩国企业参与制造“世界”号,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准备后续再作5次发射试验,进而实现搭载真正卫星。政府“希望最终将所有相关制造技术转移给私营企业”,参照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合作模式,将更多组装和发射流程方面的业务委托给某家企业。
        据韩国国会研究中心数据,自2010年3月以来,韩国已向“世界”号项目投入约2万亿韩元(约合17亿美元);2013年至2020年,国家每年投入航天项目的资金从3050亿韩元(2.59亿美元)增至6160亿韩元(5.24亿美元)。
        政府明年财政预算中,对航天领域的投入计划增加4%至6400亿韩元(5.44亿美元)。
        韩国国防采购局8月说,今后10年内将在本国国防卫星领域投入大约1.6万亿韩元(14亿美元)。
        除了火箭制造,监测、导航和通信卫星设备制造商也将受益于韩国政府的财政支持。按照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的说法,政府打算花3.7万亿韩元(31亿美元)开发一个由8颗卫星组成的定位系统,为发展自动驾驶技术等提供支持。(据新华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