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军“撞山”核潜艇竟这样返回本土

  • 张杰

        美国海军受损的攻击型核潜艇“康涅狄格”号(SSN-22)在过去几周内从关岛秘密前往圣迭戈,并于2021年12月12日上午抵达圣迭戈港。外界首次看到该潜艇在南海撞上海底山脉后的艇艏照片。这种远距离的水面航行中,“康涅狄格”号都经历了什么?这艘海狼级核潜艇还会重返大洋吗?美国“动力”网站“战区”栏目采访的一位美国前潜艇艇员给出了他的解读。
    一场六千多英里的马拉松
        “战区”题为“资深潜艇艇员说,受损潜艇经历了返回圣迭戈的噩梦之旅”的文章称,从关岛到圣迭戈的航行是一项重大任务,因撞击受损的潜艇行驶了6000多英里(约9656公里),这对其艇员来说是一场耐力马拉松,而且是在事故发生后该核潜艇领导层迅速被取代的情况下进行的。考虑到“康涅狄格”号遭遇的碰撞和受损情况,它将无法安全潜航,不得不以水面状态从关岛航行到加州。整个过程中至少有一艘支援船伴随,平均速度为10节。
        文章称,即使在最平静的海面上,水面上的潜艇也不断左右滚动。这会导致一些人晕船。如果这种滚动幅度很大,人在艇内就很难移动,甚至很难在铺位上睡觉。大多数铺位都有一个毛巾架,艇员不得不把前臂伸进去,以防止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被扔到地板上。睡眠不足,甚至水手们几乎没有睡眠,在二十多天的旅程的头几天,可能会导致过度疲劳。由于该核潜艇只能在水面航行,潜艇上的很多传感器、战位不再需要人在位,一些船员可能飞往目的地,在航行过程中船上的骨干成员会减少。不过,由于“康涅狄格”号因撞山遭遇损伤,可能派出额外的值班员监视耐压壳体的前舱壁和低于水线的船体部分。如果厨师不能将食物放在烤炉中加热,那么提供“冷餐”是很常见的。“冷餐”只是切片面包配上预先切片的肉类和奶酪。
    恢复服役需要漫长等待
        报道称,“康涅狄格”号由于在南海发生的损害而无法潜航,低速水面航行将使至少持续超过9656公里的旅程变得异常艰苦,这次旅行对潜艇上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乏味、疲惫和痛苦的。对于任何晕船的人员来说,这都是一次噩梦般的航行。
        文章称,由于该潜艇只能水面航行。航线规划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无法下潜的受损潜艇如何成功进行转运。天气状况与海况,将对从关岛到美国西海岸的航行产生重要影响。核潜艇可能不得不绕过一些大的风暴。
        文章认为,该艇航行过程中肯定有护航舰艇。至少应该有一艘武装护送船只提供额外的安全、传感器和通信支持。空中护航可以是护航的一部分,但不是“必需的”。“最好是一艘潜艇支援和救援船在整个旅程中在潜艇附近航行。”但尚不知道是否有支援舰随行。
        报道称,10月2日,海狼级“康涅狄格”号潜艇在南海撞上一座水下山脉,随后依靠自身动力从水面航行到关岛,在那里进行了损伤情况评估。虽然破坏程度尚不清楚,但该艇的整个前部声呐罩在撞击中撕裂。“康涅狄格”号现在将需要大修,如果该潜艇动力系统没有重大损坏,可能会在干船坞中度过数年才能返回大海。(据《环球时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