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美国政府劣迹斑斑,却仍不忘对华采取遏制战略。然而,中国依然“稳坐钓鱼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疫情防控、载人航天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绩令世界瞩目。在这充满变与不变的一年,中国普通民众如何看待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以“中国人看世界”为主题的年度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中俄关系首次取代中美关系,成为受访者眼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
在回答“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这一多选问题时,过半(55.6%)受访者选择“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中选率居第一;“中国与欧盟的关系”(44.9%)和“中国与美国的关系”(41.8%)中选率均超过四成,分列第二和第三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和中国与非洲关系列第四和第五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6至2020年有关“对中国影响较大的双边关系”的调查中,中美关系曾连续15年被受访者视为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而在2021年,中俄、中欧关系的排名首次超过中美关系。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周边关系中,中俄关系也以近六成(59.1%)的中选率连续四年成为受访者心目中对中国最重要的周边关系。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室副主任杨进表示,中俄关系在过去多年始终保持着非常友好的状态,中俄双方在各自的一些重要问题上也互相支持,如俄罗斯在涉港、涉疆等问题上的表态都提升了中国民众对俄罗斯的好感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周方银则认为,虽然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国内民众已“审美疲劳”。中国始终重视中美关系,并一直努力推动这对大国关系在积极健康的正轨上行进,但美国政府始终保持打压中国的战略,大家可能产生对美国政府“放弃治疗”的心态。
分析发现,在周边关系中,中日关系的受重视度排名近两年持续下降,自2019年的第二位降至2021年的第五位。在周方银看来,这一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民众认为日本的政策独立性有所下降。
伴随着中国与全球主要国家和周边国家关系的调整,本次调查显示,近八成(78.5%)受访者对中国未来所处国际环境表示相对乐观,其中认为中国未来所处国际环境会“越来越好”的受访者占26.4%,认为国际环境“总体上得到改善,但摩擦还会很多”的比例增至52.1%。英国国际关系评论员汤姆·福迪认为,尽管国际局势紧张,但许多中国人仍对未来充满信心,因为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中国发展带来的成功和益处。
从2021年初的国会大厦遭到冲击,到8月美军仓皇撤离阿富汗,再到新冠肺炎患者累计死亡人数超过80万,2021年的美国在内政外交上的表现可谓焦头烂额,让国际社会愈发看清“美式民主”的弊病与衰落,更凸显年底召开的所谓“民主峰会”就是一场演砸了的“闹剧”。拜登政府依然延续对华遏制政策,把新冠病毒溯源、台海、涉疆、涉港等问题当成一张张针对中国的“牌”,不遗余力地对中国进行打压。调查结果显示,对拜登政府、部分共和党政客与民主党政客持讨厌态度的受访者均超过半数。此外,受访者较为喜欢美国影视作品(62.2%)和美国体育联盟(55.7%),约四成受访者对美国大学/科研机构持正面印象。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分析说,中国普通民众对美国影视作品、体育活动和科研机构等持正面态度,表明美国的主流社会文化中传递出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精神依然在中国民间受到欢迎。但美国政府,从特朗普时期的“乱作为”到现在拜登时期的“不作为”,让中国民众看到了美国政治体制的“失智”和“失能”超乎想象。
此次调查有一项涉及选择“喜欢程度最高的三个国家”,结果显示,除首选中国外,受欢迎比例较高的依次为新加坡、德国、法国、美国、俄罗斯、马尔代夫、瑞士和新西兰,受访者比例均在10%以上。分析称,新加坡近年来较少有负面新闻出现,并且该国总理李显龙多次强调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对中美关系有着客观、冷静的认识。此外,新加坡在抗疫方面的举措也与中国有相似之处,这些都提升了中国民众对新加坡的好感度。(据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