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2年第一天生效实施,标志着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RCEP的规模超过了美墨加自贸协定和欧洲关税同盟,覆盖全球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的近30%。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RCEP的生效实施,中日韩三国突破美国的政治黑手,通过另一种方式得以实现自由贸易,中国与日本首次建立双边自贸关系,这直接撞开了中日韩展开自贸的壁垒。《华尔街日报》则分析称,RCEP不仅将促进地区及全球贸易增长,还将特别加强中日韩三国的贸易关系。
中日韩“关键一步”
德国《商报》2021年12月31日报道称,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0%和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2022年1月1日生效的RCEP达到了创纪录规模。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均是其成员,此外还有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
RCEP代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但专注于实现广泛的贸易自由化。从长期看,RCEP区域90%以上贸易的关税将被取消。
报道称,东北亚的重量级国家日本、中国和韩国首次通过一项贸易协定联系在一起。这是政治和经济上的关键一步。通过该地区的价值链,它也能给欧洲企业带来好处。
德国审计和咨询集团罗德事务所亚太业务部合伙人马库斯·施吕特说:“该地区国家很大程度上在中国而非美国的领导下就一项地理覆盖范围如此广泛的自贸协定达成共识,这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标志。”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任期内,美国退出了若干自贸协定,包括《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相比之下,中国在2021年9月申请加入CPTPP。
德国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秩序和景气部负责人于尔根·马特斯说:“RCEP在越发重要的亚洲地区发出了一个强烈的政治信号,因为中国是其成员,而美国和欧盟却不是。”
报道称,这主要是因为这项自贸协定拉近了东北亚三个重量级国家日本、中国和韩国的经济关系。自2012年以来,这三个国家就在进行三边自贸区谈判。现在,这个联盟通过另一种方式得以实现。
日本富士通公司驻东京首席经济学家马丁·舒尔茨表示,RCEP或许能稳定日本、韩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他说:“RCEP释放了一条明确信息:人们不想再拿关税当武器。”
据“德国之声”1月1日报道,随着RCEP正式生效,缔约国之间的关税壁垒大幅调低。根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消息,中国与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的立即零关税产品比例均超过65%,中国与日本之间相互实施立即零关税的产品比例也分别达到25%和57%。RCEP成员国将通过约10年时间基本实现90%的商品享受零关税。
中国在RCEP的“八年抗战”
事实上,历经8年“马拉松”式谈判,RCEP才终于修成正果。
RCEP由东盟10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6个对话伙伴国参加,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一个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RCEP谈判于2012年11月正式启动。2017年,各方在马尼拉召开RCEP第一次领导人会议;2018年,第二次RCEP领导人会议在新加坡召开,与会领导人一致同意,RCEP谈判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2019年,RCEP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当年11月4日,第三次RCEP领导人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15个成员国结束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将启动法律文本审核工作,以便在2020年签署协定。印度因“有重要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而未能加入该协定。
对于RCEP谈判,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曾表示,“国家之间首先需要相互谈,也就是双边谈判,一对一对地谈,中国是其中最早完成和其他14国谈判的。”
分析认为,很多人注意到,RCEP中潜藏着中日、日韩两对重要国家间的自贸关系,均属双边经贸的首次。
中国与东盟、新西兰、澳大利亚早就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和韩国签约也比较顺利,唯独和日本签自贸协定困难重重。这次RCEP谈判,历时8年,中国再次“八年抗战”,取得巨大成就,就是突破日本在经济上对中国的“闭关锁国”,签署了一对一的自由贸易协定。可以说,中日两国的自贸关系决定着RCEP谈判的走向。
中日韩三国的GDP占全球的近五分之一,三国间的经济互补性很强。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是中国参与的经济体量最大、占中国外贸比重最高的自贸区谈判之一。
分析认为,这个经济共同体一旦建成,包括货币互换等一揽子计划成型,体量将十分惊人。最重要的是,这个经济体涵盖经济生产的方方面面,完全可以摆脱对西方国家的依赖。世界经济重心也将从西方世界向东亚转移,即世界经济的中心将会是中日韩三国。
从2002年11月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被提出,中日韩自贸谈判一直在磕磕绊绊中前进。分析人士表示,美国没少给中日韩自贸关系谈判捣乱。
2012年,积极推动《中日货币互换协议》的日本金融大臣松下忠洋在家里神秘死亡,对外宣称是死于自杀,因为被发现时他处于“悬梁自尽”的状态,“自杀原因”据说是有小报要曝光他的婚外情。
同年,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在钓鱼岛问题上失言,日本准备启用外务审议官西宫伸一接任驻中国大使一职。西宫伸一是亲华派,对于推动中日自贸区协议十分积极,结果日本政府刚刚宣布,西宫伸一尚在候任期间,在家附近散步时,突然倒地昏迷,抢救无效身亡。在他接到出任驻华大使任命的20多天前,日本各大媒体已经将相关消息曝出。消息曝光后,就有来自首相官邸的消息称,时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彦震怒,对外务省“提前走漏风声”极其不满。
分析人士表示,日本政坛上与白宫作对的人,或遭拘捕或遭刺杀或离奇死亡,此类事情不断发生,连俄罗斯都感慨,白宫这样的手段绝无仅有。
之后,中日首脑会议达成的金融合作陷入停滞,虽说2012年人民币和日元就可以直接交易,然后在2014年8月,日媒就报道说,中日货币互换协议失效快一年了。
同样也是在2012年,中日韩自贸区首轮谈判预定在当年的11月启动。8月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7名成员登上钓鱼岛,并插上五星旗。这个举动让中日两国人民怒火中烧,两国民意严重对立,导致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不得不移到柬埔寨金边举行。
“保钓”是爱国举动吗?是,但要看什么人来做,还要看是什么时候做。实际上,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是由香港“泛党派”发起组织的。他们的真面目已经暴露,今天,我们叫他们“港独分子”,实质是美国出资包养的一群卖国贼。
2020年5月28日,中国宣布积极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11天之后,日本石垣市议会就提交钓鱼岛更名提案。6月22日,该议案通过,而且将所谓钓鱼岛正式更名时间放在了10月1日。
中日之间,怒火再起。很明显,有人在给中日韩合作“使绊子”。但这一次不是美国人,而是日本自己——日本政府指使石垣市议会所为。
分析人士表示,钓鱼岛属于中国,但是,1971年6月17日,美日签署《关于琉球诸岛及大东诸岛的协定》(简称“归还冲绳协定”),将琉球群岛和钓鱼岛的“施政权”“归还”给日本。这就是美国留下来搅乱东亚的“抓手”,从1971年到RCEP正式生效整整50年。
分析人士称,对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是真诚的,韩国也是积极的,只有日本是表面迎合骨子里反对。日本一边摆出一副积极配合中韩的友善合作姿态,一边自导自演让只有5万人的小小石垣市议会搞出个“钓鱼岛更名案”。同时,用“军舰岛”的历史问题,挑起日韩对立情绪。
美国和印度有些失落
在最后阶段放弃加入RCEP的印度五味杂陈。《印度时报》1月3日称,“印度必须加入2019年被它抛弃的RCEP”。
文章称,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转向亚洲,而印度只是“防御性地”看待RCEP,担心着它会如何伤害国内生产商。但他们考虑过能够获得低成本、高质量产品的消费者了吗?为什么印度的生产商不能以“进攻”而是以“防守”的态度来看待这个巨大的市场呢?
文章称,对印度来说,现在由15个国家组成的RCEP的大门仍然为它敞开,只要印度改变主意,它就可以重新加入。“考虑到这一地区未来全球价值链的潜在增长、进入相对富裕市场的机会、入境投资的可能性以及亚洲不可避免的崛起,印度应该认真思考加入RCEP的问题。”
《华尔街日报》1月2日的报道也带着些失落,称中国与“日澳等美国盟友在内的”亚太国家的自贸协定已经启动,“美国却被晾在一边”。
报道引用分析人士的话说,这将使中国在制定亚太地区贸易规则方面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而这必将“损害美国的利益”。中国已经正式提出申请加入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后者是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之间的一个雄心勃勃的新协定,旨在建立电子商务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共同标准。一些专家将DEPA视为更广泛地区未来协定的典范。(据观察者网、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