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西方媒体对中国充满偏见的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日前发了一条充满讽刺意味的推文:“西方媒体在混淆是非方面如此成功,但代价是什么?”这条故意借用了西方媒体涉华报道中擅长使用的句式的推文也受到许多网友关注。
2021年12月31日,赵立坚在推特转发了一张图,图片上的文字写道:“中国取得的积极成就如何在西方媒体面前显得可疑?简单!只要在标题加上‘代价是什么?(at what cost)’”
在这条推文下,赵立坚配了一张图,图片最上方写着“中国取得的积极成就如何在西方媒体面前显得可疑?简单!只要在标题上加上‘代价是什么?’”
文字下方则是包括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媒体在内的报道标题截图。这些报道的内容虽然不尽相同,但标题格式却如出一辙:
“一年后的武汉:这座城市似乎不再受到疫情威胁,但代价是什么?”
“中国绿色转型:代价是什么?”
“中国经济看起来趋于稳定,但代价是什么?”
“中国正在变得智能,但代价是什么?”……
短短几个字,却是西方媒体抹黑中国时最常用的套路,简直被他们当成了廉价的“葵花宝典”。赵立坚对此发出灵魂拷问:“西方媒体在混淆是非方面非常成功,但代价是什么?”
这条推文受到中外网民热议。一位网民回答:“爱上这些故事的人正在付出代价,我们从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那儿看到了‘代价是什么’的答案。”
有网民评论道:“这只是一种表达他们怀疑和立场的虚弱方式。有一种心理现象叫做‘酸葡萄’效应。”
有网民调侃:“这就是西方媒体的运作方式:中国怎样怎样,复制,粘贴,复制,粘贴,收工。”
也有网民揶揄:“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媒体的文章却有很大相似之处,只有我会觉得作者是同一个人吗?”(据环球网、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