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关注
RCEP生效,将开启一个亚洲时代
-
张全
在全球迈入2022年之际,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也将翻开崭新的一页。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令全球舆论为之侧目。东盟媒体和联合国贸发会等机构将RCEP称为“推动地区经济复苏的引擎”,认为它“将催生全球贸易新重心”。除了对全球和亚洲地区的影响外,RCEP也树立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标杆。中国将进一步从“对标”走向“对接”,从“要素性开放”走向“制度性开放”,为未来商签更多高质量自贸安排、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奠定基础。特点和优势明显
“辞旧迎新之际,亚洲国家也将庆祝RCEP的生效,它将开启一个亚洲时代。”《高棉时报》指出。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各国付出了长期努力,协定背后是各方对深化区域一体化合作的热切期盼。2012年,东盟十国发起RCEP,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参与,旨在建立覆盖亚太的大型自贸协定。经过30多轮马拉松式谈判,去年11月,除印度外其他15个成员国签署协定。今年11月,东盟6个国家和中、日、新、澳4个非东盟国家完成核准程序,达到协定生效门槛,为“超大型自贸区的诞生”补上临门一脚。2022年的第一天,RCEP将正式生效。首批生效的国家包括上述走完程序的10国。此外,韩国国会已于本月批准协定,RCEP将于2022年2月1日起对韩国正式生效。其余4国的核准程序也在推进之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苑春强表示,无论是横向与欧美等地区自贸安排相比,还是纵向与中国过去加入的自贸框架相比,RCEP都具有不少特点和优势。第一,RCEP涵盖的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约30%,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一体化大市场的形成,无疑将激发成员国各领域合作潜力。第二,提出原产地累积规则。这意味着货物贸易的中间产品可以来自缔约方的任何一个,为产品的生产和跨境流动打开方便之门,有利于整个产业链的优化布局。此外,已核准成员国之间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实现零关税,各成员国经贸合作限制将大幅削减。第三,投资和服务业开放达到新高度。投资开放领域,采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有利于各国根据科技实力和市场情况灵活进行投资布局。而服务业的开放,则契合亚洲地区制造业突出的经济结构。金融、物流、工程设计等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将大有作为。第四,纳入高水平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等现代化议题。这既包含了对过去发展模式的精细化管理,也将促使亚洲在若干新业态合作方面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如果要对上述特点做总结的话,就是我们通常讲的,RCEP是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互惠的大型区域自贸协定。”苑春强说。RCEP各项规制,还将促进区域内经贸规则的优化和整合,减少“意大利面碗”效应。奏响多边主义强音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子雷认为,RCEP如期生效对全球和地区都有重要意义。全球层面而言,近年来,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暗流涌动,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贸易遭受严重衰退。在此背景下,RCEP如期生效为全球化注入强心剂,奏响了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强音。另一方面,眼下世贸组织(WTO)谈判陷入僵局。而RCEP与WTO规则相衔接,与其他区域自贸安排相辅相成,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有益补充,起到了以区域合作来助推全球多边自贸框架构建的作用。地区层面而言,苑春强指出,RCEP生效,是亚洲经济板块加深内部融合强有力的一步。与欧美已经构建较为成熟的自贸安排相比,亚洲内部融合程度不高。但RCEP成员之间的优势恰恰在于,经济结构高度互补,域内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劳动力要素齐全。因此,以RCEP为平台放宽市场准入、逐步统一标准,有助于域内经济要素自由流动,释放经济活力。一系列数据,也让外界对RCEP提振地区经济的前景高度期待——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等知名智库测算,到2025年,RCEP可望带动成员国出口、对外投资存量、GDP分别比基线多增长10.4%、2.6%、1.8%。到2030年,RCEP有望带动成员国出口净增加5190亿美元,国民收入净增加1860亿美元。中国对外开放的里程碑对中国而言,RCEP称得上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又一座里程碑。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背景下,也将给中国带来多方面机遇。一是开放的机遇。苑春强指出,加入RCEP是中国入世20年后又一次高水平开放举措。目前,中国与东盟、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都缔结了自贸协定,但RCEP有所不同,它是一个涵盖整个亚太地区,领域齐全的制度性框架,是“系统集成”的大型自贸安排。参与RCEP标志着,中国正从以往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这一富有魄力的开放举措,还帮助中国深化了与区域国家的经贸伙伴关系,显著提升中国自由贸易区网络“含金量”,使我国与自贸伙伴贸易覆盖率增加至35%左右。“RCEP也是中国加快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发力点。”苑春强说。具体而言,RCEP促使中国进出口贸易迈向新层级,由“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将服务贸易开放推升至新高度,将在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开放100个服务部门的基础上,新增开放22个服务部门;它拓展了投资新领域,较以往大幅开放农林渔矿行业,且采用负面清单形式与国际接轨;规则方面,新增电子商务等议题,提高了知识产权等议题的承诺水平……“所有一切都向世界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苑春强说。二是互利的机遇。RCEP蕴含着巨大的贸易创造力,是明年稳外贸的重要抓手。在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中,东盟占“头把交椅”,日本、韩国分别位居第四、第五位。这意味着,一方面,RCEP有利于扩大我国优势产品的出口。尤其是中日两国首次达成双边贸易减让安排,明年中国对日本出口57%的税号产品将立即实现零关税,对贸易的促进效应明显。另一方面,原产地累积规则大大降低了商品享惠的门槛,将鼓励生产商更多使用区域内的原产材料。中国中间产品的生产和贸易将获益,纺织原材料、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上游产品的出口将进一步增长。高水平的开放也将增加对外资的吸引力。RCEP生效后,货物、服务、投资开放承诺叠加,贸易投资便利化得到制度保障,有望进一步激活区域投资。分析认为,中国产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生产效率高,更有潜力吸引域内外企业来华投资。陈子雷补充道,RCEP也将有利于中国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地区的产业分工协作,优化资源配置。在中国分享发展机遇的同时,地区的竞争力也将大大提升。舆论指出,不仅是中国,域内国家也将充分感受到RCEP带来的好处,享受到贸易自由化的实惠。《外交官杂志》称,以东盟为例,RCEP中相对较高的关税自由化,加上原产地累积规则,不仅可以为贸易商节省成本、增加利润,还可以促进东盟企业参与区域和全球价值链。从柬埔寨的电商,到澳大利亚的新能源企业,都看重RCEP带来的“令人兴奋的机会”。三是发展的机遇。苑春强说,中国不仅积极参与RCEP谈判,在非东盟成员中率先完成协定的核准工作,还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中国的发展理念和步伐始终稳健有力。陈子雷则把中国未来的开放举措概括为“从对标到对接”。在他看来,中国已在制度性开放上完成对标,先行一步,无论自贸试验区改革,还是商签多边自贸协定,都是有力的实践。下一步要在对接方面下功夫,通过新旧动能转换等国内改革议程,向外界表明中国能够遵守RCEP各项规制要求,为RCEP充分释放制度红利提供市场空间和产业体系支撑,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和亚太地区繁荣贡献中国力量。陈子雷说,未来,如何使RCEP与CPTPP对接融合,并以此为路径推动亚太自贸区最终成型,都将成为课题。“RCEP生效绝对不是终点,而是迈向新征程的又一个起点。”(据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