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陶宛副外长:没想到对抗中国的后果这么惨

  •     据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1月9日报道,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长曼塔斯·阿多梅纳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前,没有人预料到中立关系恶化会给立陶宛的投资环境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阿多梅纳斯表示,立陶宛外交部曾预计,中立关系恶化对立陶宛商界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然而报道指出,现在的情况表明,事情并不是照他们预计的那样发展。
        早在去年8月,立陶宛门户新闻网站Delfi就曾报道称,中国从立陶宛召回大使后,立陶宛出口商就开始“怨声载道”,称中国不再从立陶宛购买木材、奶酪和粮食等产品。报道还指出,中国大型木材贸易商正准备离开立陶宛,立陶宛当地的牛奶加工厂已暂停对华出口,此外,中国也不再购买立陶宛的粮食。
        路透社也曾在报道中指出,尽管中立双方直接贸易规模不大,但立陶宛有数百家公司依赖出口经济,为和中国贸易的跨国公司生产零部件、服装等产品。
        去年12月,阿多梅纳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已经有一些跨国公司取消了与立陶宛供应商的合同。
        “现在越来越清楚的是,决策者们并没有花心思去弄清楚中立关系恶化后,会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尤其是我们的企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带来哪些损失。经济学家和一些其他领域的专家只是推测了可能的负面结果,并未准备好应对的措施。”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在9日的报道中这样写道。
        报道称,记者在联系上立陶宛外交部后,外交部方面承认,现在经济上面临的问题是之前没有预料到的。
        “(之前)对风险的评估主要是依赖于出口和进口方面的数据,(我们)当时觉得金额不大,不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但是现在,立陶宛企业面临着很多困难,压力也很大,这些都是我们之前没有预料到的。”阿多梅纳斯进一步解释。
        “立陶宛想‘牺牲’外长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月10日以此为题报道称,立陶宛社会民主党主席维利亚·布林凯维丘婕表示,立陶宛可能会与欧盟国家和国际伙伴合作,考虑为“台湾代表处”更名,以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此外,她再次呼吁立外长兰茨贝尔吉斯辞职。
        立陶宛国内呼吁为“台湾代表处”更名的呼声越来越高,立陶宛议会最大反对党“绿党和农民联盟”近日也敦促现政府立即改正错误,否则将在议会发起动议。
        在维利亚看来,立政府鲁莽地决定与中国发生冲突是一个很大的错误,现在整个立陶宛都在为此付出代价。她提及,当前的外交政策不符合立陶宛的国家利益和宪法要求,“宪法规定,立陶宛在外交政策中努力确保国家的安全、公民的福祉,并促进基于法律和正义的国际政治。因此,我们必须争取和平、安全与稳定。但保守派在外交政策上开辟了越来越多的新斗争战线,仿佛他们是战争、危机和冲突的一方。到目前为止,他们在各条战线上都在失败,因为他们未能团结盟友。因此,有必要尽一切努力纠正所犯的错误”。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立陶宛自独立以来的外交政策一直以国家利益为基础,所有主要议会党派就外交政策的主要方向达成一致。但维利亚认为,现在这种平衡已经消失,政府越来越多地在未经协商的情况下单方面做出决定。事实证明,在采取外交措施之前,他们甚至都懒得问是否会得到广泛的国际支持。维利亚表示,兰茨贝尔吉斯在担任外长期间所犯的错误几乎不可能纠正,外交部需要有新的政治领导人,他的辞职将是缓解紧张局势的先决条件之一。
        此前,在1月4日,立陶宛总统瑙塞达指责立政府没有与他充分协商,批评其决定让台当局以“台湾”名义开设“驻立陶宛代表处”是一个“错误”。(据极目新闻、环球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