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歼-20“战果”令印媒吃惊:不断叫喊“假的假的”

  •     近日,中国空军歼-20隐形战斗机在新年的第一个训练日展开激烈空中对抗演练的视频,不但在军迷圈里刷屏,更是引起外媒关注。印度《欧亚时报》1月10日就认为歼-20的这些动态是虚假宣传,“我们有充分理由不相信中国媒体的说法”。
        报道引用中国官方媒体发布的视频和消息称,中国空军对歼-20进行了广泛的模拟对抗训练,以衡量第五代战斗机相对于歼-11B和歼-16等其他非隐形战斗机的优势。
        据称,两架配备龙勃透镜的歼-20战斗机与“数量不详的非隐形战斗机”进行了空中交战。龙勃透镜可增加飞机的雷达反射面积,使隐形飞机可被雷达探测到。一名中国专家对此表示,这意味着歼-20放弃了隐形优势,专注于其他技能的训练,“在真正的战斗中,强大的对手可能会开发出一种探测隐形飞机的技术,因此这种训练至关重要”。
        报道称,两架歼-20在复杂电磁环境中与对手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经过一系列战术机动后,一架歼20和一架“敌机”正面交锋,两名飞行员几乎同时开火,并依靠高G机动逃脱了攻击。然而歼-20飞行员巧妙利用飞机的性能优势,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欧亚时报》看来,中国媒体对于歼-20隐形战斗机的宣传都有着特殊目的。报道称,早在2020年,《解放军报》就透露,刚交付不久的一架歼-20战斗机在模拟空战中击落了17 架“敌机”。报道认为,当时中国宣传歼-20的空中优势,是因为当时中印在所谓“拉达克”地区紧张局势加剧,中国空军向中印边境地区派遣了至少两架歼-20战斗机。因此中国媒体宣传歼-20的战斗力,“是北京针对印度军方的宣传战和心理战”。
        《欧亚时报》由此宣称,“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不相信中国媒体的说法”。报道特别以2020年的那篇报道为例说,歼-20内部弹舱只能携带8枚导弹(原文如此,通常认为歼-20内部弹舱能容纳6枚导弹),而且也没有机炮,很难想象一架歼-20 如何在模拟空战中击落17架“敌机”。
        印媒提到的报道是《解放军报》刊登的《“空中王牌”今朝尖刀更锋利》,其中提到被视为东部战区空中主力的“王海大队”在早前的一场空中模拟对抗中,驾驶新型的改装战机通过与战友的灵活配合,成功取得了“击落”17架敌机的优异战绩。由于“王海大队”是中国空军最先换装歼-20的部队,因此外界普遍认为该报道提到的新型战机就是指歼-20。
        美国《福布斯》网站当时分析称,虽然中国媒体在报道中并未提及歼-20击落的“敌机”机型,但很有可能是苏-27战斗机的衍生型号。这种新旧战机之间令人吃惊的空战结果并非没有先例。美国空军F-22隐形战斗机刚服役时,也曾于2006年在阿拉斯加埃尔多门夫空军基地的“北方利刃”模拟对抗训练中以144:0的战绩称霸空中。
        至于弹药有限的歼-20如何能击落“17架敌机”,《福布斯》认为,这可能与演习规则有关。双方很可能在演习规则中明确规定,可以让歼-20飞行员战斗一段时间后使用“模拟弹药”重新进行装填。
        事实上,考虑到出动战机组织空中对抗的成本高昂,为充分利用演习时间,在模拟对抗中允许重新填装“模拟弹药”,或者是根据在固定空域和时间内成功锁定对手的次数来判定击落的次数,都是非常普遍的交战规则。(据环球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