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将销毁5500万剂过期新冠疫苗

  •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所有人安全之前,谁也无法独善其身,这本应是全世界的共识,西方一些国家却“不明白”这个道理。
        澳大利亚政论网站“对话”报道称,疫情已暴发两年多,新冠疫苗分配不均的现象愈演愈烈。截至2021年10月,全球新冠疫苗中只有0.7%流向低收入国家。疫苗制造商向高收入国家提供的剂量是低收入国家的47倍。
        新冠疫苗实施计划(COVAX)是一项由联合国支持、旨在让全球公平获得疫苗的倡议,启动以来一直举步维艰。“对话”称,不久前,COVAX完成了10亿剂疫苗的交付量,只达到原计划在2021年年底前交付目标的一半。阿斯利康、辉瑞/生物科技、莫德纳和强生等西方制药巨头对COVAX的承诺少得可怜,兑现情况更是惨不忍睹:2021年,这些公司中表现最好的只兑现了承诺的39%,最差的连一剂疫苗也未提供。
        英国《卫报》报道称,根据非政府组织“全球后疫情政策委员会”的估计,亚洲和欧洲能在今年3月前为其80%的人口接种新冠疫苗,北美将在今年5月前达到这一数字,非洲要到2025年4月才能勉强达到。
        发达国家的吝啬和囤积行为使情况雪上加霜。据德新社报道,近日,约100个团体组成的非政府组织“人民疫苗联盟”(PVA)批评称,截至2月底,欧盟各成员国将销毁总共5500万剂过期的新冠疫苗,而欧盟赠予非洲国家的疫苗总数只有3000万剂。
        PVA指出,欧盟各国政府使劲儿囤积疫苗,宁肯将其放到过期,也不提供给需要它们的人。德新社称,欧盟出口的新冠疫苗中只有8%用于非洲。
        非洲极其缺乏疫苗。德新社援引致力于国际发展及救援的非政府组织“乐施会”的数据称,截至1月底,只有11%的非洲人口接种了两剂新冠疫苗。
        PVA直言,COVAX事实上已经失败。该组织强调,必须开放疫苗专利和生产许可,使本地生产成为可能,而不是依赖国际疫苗分发机制。
        PVA表示,欧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疫苗出口方,且一直强调与非洲的伙伴关系,其疫苗价格却由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制药商决定。
        “对话”称,全球疫苗供应短缺不是因为产能不足,而是因为知识产权保护,这给了制药公司垄断权。
        印度和南非曾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支持下,在世界贸易组织发起呼吁豁免新冠疫苗知识产权的运动,以确保疫苗、个人防护用品、诊断工具、呼吸机和药物的生产。
        6个月后,美国表态称,支持对疫苗的专利豁免,但不支持对其他医疗物资的豁免。美国至今没有推动其他国家支持豁免,欧盟则明确拒绝支持这一倡议。
        疫苗生产商凭借专利大发横财。PVA在2021年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辉瑞/生物科技和莫德纳公司向政府收取的费用,比估计的疫苗生产成本高出410亿美元。欧盟为其mRNA疫苗支付的费用,可能比估计的成本高310亿欧元。这份报告表明,各国政府支付的采购费,可能是疫苗成本的4倍至24倍。制药行业还从政府获得了大量研发补贴,这些钱同样来自纳税人。“对话”称,这意味着,各国百姓可能向制药巨头交了两次钱。
        德新社称,距离印度和南非向世贸组织提出专利豁免申请已经过去一年半,但欧盟多个国家依旧坚决反对。
        “乐施会”呼吁德国政府放弃对专利豁免的阻挠,停止将制药公司的利益置于非洲人民的生命之上。“开发疫苗得到了公共资金的资助,理应让世界分享技术,让所有合格的制造商都有权生产疫苗。”该组织德国分部负责人皮亚·施韦特纳对德新社说。(据《青年参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