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斩尽杀绝”式制裁,美国又来这一套

  • 杨学义

        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竟然公开抢劫饱受战乱摧残的国家?!
        不久前,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行政令:计划将在美冻结的阿富汗央行70亿美元(约合442亿元人民币)资产均分,一半作为赔偿美国“9·11”事件受害者的资金,另一半成立信托基金,通过所谓“人道主义组织”的分配“救济阿富汗民众”。
        “战争是通过死亡,让剩余的人去妥协。而制裁是让人非常难受,甚至是快活不下去了,逼人就范。”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杨子荣说,无论是战争还是制裁,都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恃强凌弱。

        对别国进行金融制裁,正是美国的惯用伎俩。

    明抢阿富汗

        去年8月,美国从阿富汗仓皇撤军前夕,宣布冻结阿富汗中央银行存储海外的约95亿美元(约合600亿元人民币)。
        这波操作背后,是阿富汗人民的水深火热。
        据统计,常年战乱导致350万阿富汗人流离失所,约72%的阿富汗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2280万阿富汗人面临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超过总人口的一半。仅5%的人能吃饱饭,320万5岁以下儿童严重营养不良。
        去年11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报告说,由于银行存款减少、不良贷款率飙升、流动性不足,阿富汗金融系统可能在数月内崩溃。
        持续恶化的形势带来移民潮以及“极端主义”抬头。
        英国安全局(军情五处)负责人警告称,阿富汗正在再次成为恐怖主义滋生地,英国极端分子已经试图前往那里。而恐怖组织或许能够在阿富汗乱局中进行一系列活动,最终策划针对西方的一系列复杂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冻结的这些资产,对阿富汗来说无疑是“救命稻草”。
        去年11月27日,阿富汗塔利班政府总理阿洪德在首度向民众发表录音讲话时称,如果能够收回阿富汗央行存放在美国的资产,就能够解决当前的经济危机。
        然而,美国不仅对此熟视无睹,甚至开始颠倒黑白——
        拜登签署的行政令,有一个“道义感”十足的名字:“关于保护阿富汗央行特定财产维护阿富汗人民利益的行政令”。
        白宫网站还声称,拜登发布的行政令是“为了造福阿富汗人民”,该行政令将使大部分的冻结资金用来救济阿富汗民众。
    一片声讨声

        美国此举引发了一片声讨。
        “这是阿富汗人民的资产,不是政府的。阿富汗人民没有参与‘9·11’,凭什么把他们的35亿美元资产分给‘9·11’受害者?”
        网友们愤怒地冲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推特下留言。
        2月12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民众也在多处聚集,高举“美国从阿富汗人手里偷钱”等抗议标语。一些抗议者还要求美国应为阿富汗战争中的死难者提供赔偿。
        阿富汗前总统卡尔扎伊也呼吁拜登政府撤回相关决定,并强调这笔资金属于阿富汗人民,应交由阿富汗央行保管。卡尔扎伊的财政顾问则直言,“拜登的决定完全是单方面的,不符合国际法。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对别国的储备金做出这种没收决定。”
        杨子荣告诉记者,按照现在的形势,美国声称用于“救济阿富汗民众”的35亿美元信托基金,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美国要挟阿富汗的筹码。
        “虽然这笔钱是阿富汗人民的血汗钱,但美国可以有很多种支配方式。比如会不会用到阿富汗身上,是用在现在还是以后的阿富汗,或者说在未来被用作与塔利班政权或某个别的政权交易的筹码,这些都尚未可知。”
        他认为,被冻结的资产已经成为美国金融制裁阿富汗、实行“长臂管辖”的一种方式。
        就连很多美国人和美国媒体对此也发出了质疑声。
        《纽约时报》称,这种对塔利班政权的制裁使该国脱离了全球金融体系,阿富汗银行陷入瘫痪,并阻碍了人道主义组织在阿富汗的救援工作,“受制裁损害深重的是阿富汗民众”。
        一些“9·11”受害者家属也并不想要这笔不义之财。
        巴里·阿蒙德森在“9·11”事件中失去了兄弟,加入了“‘9·11’家庭祈愿和平未来”反战团体。他认为,70亿美元应当全部用于援助阿富汗人,他们团体的所有成员都赞同这一点。
        “扣下这笔钱的最终结果可能是,对遭受了巨大痛苦的无辜阿富汗人造成更多伤害。”
        2月24日,《环球时报》在微博和微信发起签名联署,两天内就有超过20万名网友发出强烈声讨:
        “这些钱对美国只是‘零花钱’,对阿富汗却是雪中送炭的救命钱,做事何必这么绝?”
    “斩尽杀绝”式金融制裁

        “斩尽杀绝”式的金融制裁,是美国的常用招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元霸权。
        “美元霸权的形成很复杂。”杨子荣说。
        “全球最早是金本位,各国都以黄金作为储备发行本国货币,货币的背后都是黄金的价值。但二战后,全球大概有2/3的黄金流向了美国,经过一系列运作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和黄金挂钩,所有的货币再和美元挂钩。
        “一直到1971年,美元越来越多,已经远远超过美国的外汇储备,所以美元开始贬值。美国见势不妙,宣布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和黄金脱钩。这等于告诉了世界:你就拿着手上的美元用吧!”
        杨子荣说,可以看出,美国其实早已失信于国际社会了。“但后来美国又找到了新的方向,世界可以不用美元,但不能没有石油,所以和中东谈好了,所有的石油用美元计价、结算。”
        经过二战后将近80年的发展,美元仍然保持着绝对优势。
        杨子荣说,由于美元霸权,美国可以选择的金融制裁手段非常多。
        “在金融制裁上,可以冻结在美资产,可以限制或不允许在美国金融市场融资,可以不允许美国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可以不允许使用美国的金融系统,等等。”
        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时,美国就对俄罗斯实行金融制裁,而冻结阿富汗在美资产,也属于美国利用美元霸权的制裁。
        “与此同时,还有基于直接制裁的二次制裁。我制裁了你,你到别处融资,那么我也可以继续制裁你,只要是别人给你提供了美元,那么就遭到制裁。”
        这种招数用到阿富汗身上,就会让本就满目疮痍的阿富汗雪上加霜。
        “如果阿富汗的资产解冻了,就能够以美元作为准备金,发行他本国的货币。这个钱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有美元作为支撑,一旦换成美元,就能够在全球买到东西,特别是当前急需的药品、紧急物资,以及建立工业基础所需要的产品和技术,等等。”
        杨子荣说,美国的做法极大扼杀了上述可能性,阿富汗不得不依赖国际社会的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援助直接有效实在

        塔利班上台半年以来,已有不少国家表示向阿富汗伸出援手。但在美国制裁下,这些援助还是存在不少困难,英国驻巴基斯坦高级专员特纳表示,现阶段资金进入阿富汗存在挑战。
        相比之下,中国的人道主义援助要直接、有效、实在得多。
        早在去年9月8日,中国外长王毅就表示,中方决定向阿富汗紧急提供2亿元人民币的粮食、越冬物资、疫苗和药品。
        11月20日,为阿富汗带去援助的货运专列从新疆出发,为阿富汗人民带去1000余吨棉衣、棉鞋、毛毯、馕和奶茶粉等越冬急需的生活生产物资。
        12月21日,中国红十字会还向阿富汗红新月会移交了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的援助物资,涵盖医疗、民生、教育等多个领域。
        今年1月30日,中国专列又从新疆出发,为阿富汗送去500吨小麦、糖、食用油和马铃薯加工机器等物资。
        除了援助,中国还在尽力帮助阿富汗人民发展经济。
        去年10月,应阿富汗临时政府请求,中方克服困难打通了“松子空中走廊”。紧接着,在去年11月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12万罐阿富汗松子被抢购一空,成为中国支持阿富汗发展的一个缩影。
        截至去年底,已有1000多吨松子搭乘包机来到中国,为阿富汗民众创收1亿多元人民币。
        对于阿富汗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需要的正是实实在在的人道主义援助,以及帮助国家重建的各项举措。(据《环球人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