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告诉世界“大国该是什么样”

  •     “中国愿就乌克兰问题进行斡旋”“中国称,与俄罗斯的友谊‘坚如磐石’”……3月7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约100分钟时间内回答了27名中外记者的提问。这场以“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为主题的年度新闻发布会,不仅涉及当下的热点乌克兰危机——6个问题与俄乌局势相关,更涵盖中国与俄、美等多国及欧盟、东盟、中亚、非洲等多个地区的关系。“中方为何尚未将俄罗斯的行动描述为入侵?”面对这样的尖锐问题,中国外长没有回避,而是重申中国一贯的客观公正立场,并提出务实建议。当外媒记者问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有何异同时,王毅的回答简单明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没有可比性”。至于“绕不开的”中美关系,王毅毫不留情地批评美方所做的一系列承诺性表态“始终飘浮在空中”。“这场记者会是一次非常全面的‘中国外交方案’的表达。”一位中国学者说。
    外媒关注中国涉乌新表态
        由于俄乌冲突仍在持续,中方立场成为本次记者会的关注焦点。会上的第二个问题(外媒记者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乌克兰局势。王毅回答说,中方已多次阐明立场,“我们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表明主张。应该看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原因错综复杂。解决复杂问题,需要的是冷静和理性,而不是火上浇油、激化矛盾”。
        王毅提出化解乌克兰危机的四点主张,包括必须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坚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照顾当事方的合理安全关切等。王毅表示,中方愿继续为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也愿意在需要的时候同国际社会一道开展必要的斡旋。他还就防止乌克兰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提出六点倡议。
        “中国愿就乌克兰问题进行斡旋。”法新社迅速报道称,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应在俄乌未来的和平谈判中进行斡旋,因为西方大国无法胜任这一角色。王毅7日表示,中方愿在需要时与国际社会一道开展必要的斡旋,中国还将向乌克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华尔街日报》说:“中国外长称俄乌应继续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说,王毅国务委员的回应正是中方态度和立场的完整表达。此次表态比之前更进一步,强调中方在合适的时候将发挥更大斡旋作用,并作出实际的人道主义承诺,“这说明中国在这场危机中,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而不是火上浇油,也不是说空话”。
        因乌克兰危机,中俄关系也受到瞩目。王毅说,中俄关系具有独立自主价值,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之上,更不受第三方的干扰和挑拨。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国际关系的创新。中俄关系发展有着清晰的历史逻辑,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两国人民的友谊坚如磐石,双方的合作前景广阔。德国《明镜》周刊评论说,中国外长重申与莫斯科的伙伴关系——“不管国际风云如何险恶”,两国是紧密邻邦和战略伙伴,它们的关系是“世界上最关键的双边关系之一”。
    美“五四三二”阵势是祸水
        “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没有任何可比性,”“德国编辑部网络”7日称,在王毅外长看来,乌克兰的冲突无法与围绕台湾的紧张局势相提并论。他周一在记者会上说,两者有着本质区别,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乌克兰问题则是俄乌两个国家之间的争端。有些人在乌克兰问题上强调主权原则,但在台湾问题上却不断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
        过去一段时间,外界不少人将乌克兰局势与中国台湾联系在一起,而王毅的表态也引来台媒纷纷报道。《联合报》称,王毅强调,台海局势紧张,根源就在于民进党当局拒不认同一个中国原则,企图改变两岸同属一中的现状。
        实际上,在5日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通话时,除了谈乌克兰问题,王毅还要求美方停止纵容支持“台独”行径,表示当前中美关系最重要的仍然是推进和落实两国元首视频会晤共识,而美方近期一些言行与上述目标背道而驰。这次记者会,王毅重申了这一立场。
        香港《南华早报》称,王毅批评华盛顿未能兑现以下承诺: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对抗。他说,这“四不一无意”的表态始终飘浮在空中,迟迟没有落地,美方仍不遗余力地对中国开展零和博弈式的激烈竞争,不断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攻击挑事。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针对“中国如何评估‘印太地区和印太四国’的概念”,王毅说,美国的“印太战略”正在成为集团政治的代名词,美方打着促进地区合作的旗号,玩弄的却是地缘博弈的把戏。从强化“五眼联盟”,到兜售“四边机制”、拼凑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收紧双边军事同盟,美国在亚太地区排出的“五四三二”阵势,带来的绝不是什么福音,而是搅乱地区和平稳定的祸水。
    王毅向日方提出“三点忠告”
        7日,王毅就发展中日关系向日方提出三点忠告,使用了“顺势而为”这一新提法。日本问题专家7日表示,中方这一表态向日方释放出积极又明确的信号,即中方在中日关系问题上既坚持原则,又有维护和发展两国关系的积极意愿,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方能否相向而行。
        王毅表示,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也是双方总结历史、共创未来的重要契机。当前中日关系依然面临一些分歧和挑战,特别是日本国内总有一些人不愿看到中国快速发展,不希望看到中日关系稳定。王毅向日方提出三点忠告:首先是要不忘初心,把握好两国关系的正确方向。二是要重信守诺,维护好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三是要顺势而为,共同开创两国关系的广阔前景。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日本学会会长高洪7日说,“三点忠告”是正确认识和塑造中日关系的指针。对日本来讲,“三点忠告”更是良药苦口的警世钟。既是晓以利害规劝,也是盼其少走弯路的善意,值得日本各界人士深思。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在谈及中日关系时使用“顺势而为”这一新提法。王毅在提及这一点时讲到,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取代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冷战结盟、地缘对抗那一套早已不得人心。日方应顺势而为,而非逆流而动,不要为他人做火中取栗的事情,也不要走上以邻为壑的歧途。真正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日本应有的贡献。
    主张“普惠、合作、共赢”
        中国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表示,整场记者会,王毅始终在强调一个主题:反对地缘角逐、反对冷战思维、反对集团政治。无论是乌克兰问题、中美关系问题,还是南海等问题,中国始终主张以“普惠、合作、共赢”而非损人不利己的对抗思维来处理国际关系。
        本次记者会,27次提问机会,16次给了外媒,其中东盟国家的媒体4次。“中国东盟关系没有最好,只会更好。”王毅说,“东盟国家不是地缘争夺的‘棋子’,而是促进地区发展繁荣的重要‘棋手’。我们将继续把东盟作为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坚定维护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
        英国广播公司(BBC)对王毅的表态做了一些总结,比如谈及中非关系——“中国在非洲建设了超过1万公里铁路、近10万公里公路、近百个港口,还有数不清的医院和学校。这些都不是什么‘债务陷阱’,而是一座座合作的丰碑”;中拉关系——“拉美是一片充满希望和生机的热土,不是谁的‘后院’。拉美人民需要的是公平正义、合作共赢,而不是强权政治、霸道霸凌”;中国和中亚关系——“中国同中亚五国关系正处于三十而立的黄金岁月,呈现蓬勃发展的广阔前景。中方愿同五国一道……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打造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说,7日的中国外长记者会体现了一个大国的外交风范——既不卑不亢,又能在世界复杂的变局前保持沉着冷静,既不会挑衅谁,也不会看不起谁。(据环球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