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馨予 郭媛丹
5日上午,根据中国财政部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交的政府预算草案报告,中国今年军费预算为1.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增幅比去年上调0.3百分点。这是时隔两年后中国国防经费增速重回“7%时代”。外媒称,这是中国自2019年以来军费预算增幅首次突破7%,是近三年来最快增速。
增长7.1%高不高
对此,中国军事专家傅前哨表示,中国的军费支出完全是按照我们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需求来制定的,一方面我们要考虑到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因为我们现在的海外利益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我们需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来维护亚太的和平与稳定,这样才能给我们的经济发展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我们要考虑国家的安全和发展需要,比如我们在台海、南海和西南方向都面临挑战,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尤其是两岸的和平统一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保证,否则就会出现动荡。
傅前哨称,虽然外媒说我们今年增速是三年内最高的,但是再往前看,这个水平并不算高。这两年我们的军费提高总体而言非常克制。中国今年军费预算总额是1.45万亿人民币,而以2021年中国GDP总量突破114万亿人民币来算,我们的军费预算占GDP总量的比率仍旧保持在百分之一点几,不到2%。而西方大部分国家的军费开支占GDP的比率都超过2%,美国多年来的占比都在3%~4%以上,而这次俄乌危机爆发后,美国更有人说要把占比提高到5%~6%。
他表示,综合来看,中国的军费支出占比保持在1%~2%的区间,表明我们在发展军事力量方面是克制的。中国更大的关注度和资源倾斜方向还是在搞好经济建设、照顾到民生问题的关切。说白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的最大目标。而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离不开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我们的军费支出是根据国情来确定的。国防的重要性,就在于要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只有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周边的环境才能安全,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与俄乌局势有关吗
有人将中国军费的增长与俄乌局势联系起来。军事专家表示,这种联系完全是无稽之谈。中国离乌克兰比较远,而且俄乌战争才进行了十天,中国的军费预算可能几个月前差不多就定了,所以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性。
至于有外媒指责中国军费增长造成亚太地区军备竞赛,专家认为这种说法更是强盗逻辑。他说,亚太国家比如日本印度美国军费都在增长,增幅也都不小,能不能也说这些国家推动了亚太地区的军备竞赛呢?这种说法的内在逻辑就是觉得中国有能力之后就一定会产生危害,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中国完全不要发展。这些人实际上就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觉得你跟他们不一样,在你能力弱的时候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或者想办法把你同化掉,当发现你能力太强且同化不掉的时候就想方设法污蔑你、遏制你。
专家认为,中国在军事上的克制实际上给亚太地区创造了和平红利。亚太地区之所以这些年在全球经济中风景独好就是因为有和平安定的环境,不夸张的说,中国功劳最大。
有必要增加军费投入
中国国防经费的增长还受到国际环境影响。有中国专家认为,当前中国面临的外部威胁越来越大,维护国家安全、主权和发展利益是迫切要做的事情。但中国现在的军费开支太少,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在大幅度调整军费,所以必须要适度的提高军费,维护国家安全。
2021年9月中旬,美国主导组建美英澳三方安全核心联盟AUKUS,为区域安全投下震撼弹。此后,外界表示AUKUS正在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而且不仅在亚太地区。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20年世界各国军费开支占GDP比例达到2.4%。“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军费投入是适当,也是适度的。综合来看,世界范围内各国军费开支占GDP比例都在2%上下浮动,中国长期以来都是1.3%-1.4%,距离世界平均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宋忠平也提及,在国际上美国不断对中国进行各种各样围追堵截,此前美国2022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特别立项“太平洋威慑计划”,预算高达71亿美元,“从中国角度来讲,为了有效化解美国带来的威胁,也有必要增加军费投入,这是必然结果”.
中国国防力量的发展是按部就班,有计划的,有目标的,循序渐进来提高军队的现代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智能化水平,而不是在武器装备研发、军队现代化建设搞大突击。中国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因此国防费用需要长期、固定的投入,才能够确保军事能力有比较大的提升。中国国防部现代化的发展不像某一些国家急功近利,通过加大投入买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军队永远都不是拿钱能够买来的,必须要立足于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先进的军工能力和强大的基础工业能力,才能够建立强大军队。”(据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