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旧闻
汪精卫之妻陈璧君:胆大妄为,幕后干政
-
王晓华
陈璧君,字冰如,广东新会人,1891年出生。1907年至1908年,汪精卫在南洋各埠宣传革命,筹募经费,陈璧君倾慕汪,跟至日本,参加同盟会。1910年,陈与汪精卫同去北京谋刺摄政王载沣,汪被捕入狱,陈多方营救。辛亥革命后,汪出狱,二人结合,同赴法国留学。抗战爆发后,陈璧君积极怂恿汪精卫判国投敌,成为遗臭万年的汉奸。
欲壑难填
孙中山逝世后,1925年7月,汪精卫开始担任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成为广州国民政府的一把手。从这时起,陈璧君的为人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颐指气使、威风八面,动不动就呵斥他人。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很多人,都经常招致陈璧君的白眼。1932年蒋、汪在实现了重新合作,蒋主军,汪主政。陈璧君凭借汪精卫的地位,桀骜不驯,辞色凌厉,不管有多高身份的人来访问汪精卫,尤其是蒋介石的下属,她常常毫不客气地挡驾,一脸秋霜地说:“汪先生不见客!”让来人吃闭门羹。有时,汪精卫正和某人谈得起劲,陈璧君推门而入,瞪着眼说:“汪先生今天累了,有话改日再谈!”如此毫不客气地下逐客令。1935年,在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开幕式上,汪精卫被爱国青年孙凤鸣枪击,重伤倒地。蒋介石这时急忙下楼抚慰。陈璧君怀疑是蒋介石下的毒手,当场发飙:“蒋先生,用不着这样做的,有话可以慢慢商量,何必如此!”弄得蒋介石当场下不来台。陈璧君在家中、党内,没有谁不敢训斥。因此,不少亲汪的人士终因陈璧君而与汪疏离。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蒋介石遭到扣押。陈璧君就带着陈公博直接闯入何应钦家中,大叫要“讨伐”张、杨,同时,连夜电召汪精卫动身回国,主持中枢,还派陈公博去香港等候迎接。只可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又被放了回来,陈璧君的“第一夫人”梦没成真。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汪精卫等鼓吹“战必大败,和未必大乱”。夫唱妇随,陈璧君谈起抗战,总不免要嘲笑和讥讽一番。只要听说要与日本“和谈”,她就来劲,话头之多,论调之怪,常常令人瞠目结舌。比如,她竟然说只要能够从日本人手里拿回黄河以南的地方,就该满足了。黄河以北,甚至东北都想收回来,谈何容易!再说中国以前又何尝有东北?奉天本来就是满清带来的嫁妆,现在不过是把他们自己的嫁妆带回去就是了,有什么理由反对呢?1938年,国民党在武汉召开了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蒋介石的主导下,这次会议决定改变国民党的领导体制,以“总裁”替代“总理”一职。自此,蒋介石担任总裁一直到其1975年去世。会前,汪精卫和蒋介石商量,战争时期,由蒋介石负责军事,专职任委员长,而党务由汪精卫负责,担任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同意了。因此,陈璧君非常开心。国民党是以党治国,汪精卫如果担任党总裁,那在党内的地位将高过蒋介石。没想到,蒋介石却授意大佬吴稚晖在会上发言,说抗战时期,简化程序,选举正副总裁是两个程序,建议合二而一,提议选举蒋先生为国民党总裁,汪先生为副总裁。这个提议得到现场一致通过,全场响起掌声。霎时间,汪精卫脸色异常难看,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最后只得起来鼓掌。陈璧君则大失所望,坐在那里就不站起来。原本,她以为蒋介石会将总裁一职让渡给汪精卫。此刻,她恼怒异常。这也是她后来唆使汪精卫落水的一个重要原因。胆大妄为1938年10月,著名政客梅思平从香港来到重庆,汇报日本方面希望汪精卫出马,汪没敢马上答应。陈璧君却在一旁大包大揽:只要日本政府承认“和平运动”由汪先生领导就行。她认为,如果汪精卫出马,与日本人谈判,促使中日和谈运动成功,那汪精卫就可以夺回最高权力!11月中旬,梅思平要汪表态决定。汪精卫秘密召来周佛海、陶希圣等多次开会,反复讨论,仍犹豫不决,这时,陈璧君又“挺身而出”,催促汪精卫最终签字同意。飞往河内,最终踏上了卖国之路。在河内,汪精卫龟缩在寓所内不敢露面,而由陈璧君出面东奔西跑。直到军统夜闯汪宅误杀了曾仲鸣,她才老实了几天。1939年4月,日本人安排汪、陈逃出河内。按计划,原本应让汪等一批人乘坐3500吨的“北光丸”货船前去上海。但汪精卫不敢公开坐日本船,硬是自己租了“芳·福林哈芬”号法国小货轮开出海防港。不料,在公海上遇见大风浪,陈璧君被风浪颠簸得头晕眼花,大叫换船。结果,大家只好搬到了日本“北光丸”上。5月6日,“北光丸”到达上海吴淞口江面,日军提出为汪精卫“安全”计,要求他们在船上再留宿一夜。陈璧君早已忍耐不了,非要立即上岸不可,影佐祯昭等日本代表再三相劝,告以“危险”,不许陈璧君下船。陈璧君并不听从,大叫大嚷:“我管不了这么多,你们再劝,我就跳海游水过去!”说着就去扒船上的栏杆。影佐只能同意她先行下船,只有汪精卫依然在船中待命。1939年11月1日,日汪重开会谈,到了与日本真正开始讨价还价的时候了。影佐祯昭将《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等秘密,请人送给汪精卫审阅。12月中旬,汪精卫称病拖延签字。进入下旬,汪方的坚持态度突然发生变化。汪精卫终于同意签字,汪伪政府的后续工作得以继续推动。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参与汪日谈判的高宗武和陶希圣却在杜月笙的帮助下,逃出上海抵达香港,将日汪密约刊登在香港的《大公报》上。这一下就把汪精卫的汉奸嘴脸彻底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其遭到全国乃至海外华人的口诛笔伐。陶希圣对出逃行为的动机有个贴切的比喻,即:我一喝发现是毒药,于是就吐了出来,而汪精卫一喝也发现是毒药,但是他喝下去了。在此,陈璧君所起的特殊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幕后干政1940年3月30日,汪伪国民政府成立,陈璧君担任伪“中央监察委员”一职,其实并无具体事情可干。但其非常爱出风头,但凡能出头露面的事情都少不了她,派头和脾气也愈发见长。汪精卫的“政事”没她的干预,也常常会办不成。陈璧君生性泼辣,威风张扬。汪精卫白天在会上已决定的事情,晚上回到家中要向她汇报。若老婆反对,第二天开会再议,汪精卫肯定会推翻原议。妹夫褚民谊一贯对陈璧君忠心耿耿,陈璧君便要汪精卫同意,让她妹夫出任“海军部长”。谁知这事遭到陈公博、周佛海等人的坚决反对。汪精卫被陈璧君催逼不过,亲笔致函负责人事的周佛海,坚持原议。第二天,周佛海拖着陈公博去见汪,借口海军部只有几只小艇,弄不好就成了走私工具,褚民谊是个糊涂蛋,恐怕被人蒙骗、代人受过,所以他什么部长都可以当,唯独这“海军部长”万万不可给他。汪精卫回去同夫人商议,结果在汪夫人的主张下,由汪精卫自兼“海军部长”,而让褚民谊担任“外交部长”。理由是他学历高,又是洋博士,和洋人打交通方便。汪精卫原来想让褚民谊担任行政院秘书长,让陈璧君的侄子陈春圃担任副秘书长。陈春圃去找姑妈,说褚民谊尽干糊涂事,我做副的,到时候出事算谁糊涂?结果,由陈璧君出面,陈春圃就成了“秘书长”。陈璧君想让弟弟陈耀祖担任广东省省长,但陈耀祖毕竟资历太嫩,汪精卫只好公布“立法院长”陈公博兼任广东省省长。因为深知陈璧君的脾气,陈公博当然不会去做这个省长,所以一直由陈耀祖代理“省长”。1944年,陈耀祖被军统特务刺死,陈璧君又让侄子陈春圃做了广东省“省长”。由于脊骨里的旧枪伤,汪精卫患上多发性骨髓肿疾病。1944年3月3日,陈璧君携子女陪同汪精卫,乘坐专机赴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附属医院治病。期间,陈璧君始终伴随在汪身旁,但从来没有对日本人说过一句感谢的话,而日本人对她也很发怵。1944年11月9日,美国军机空袭了名古屋。日方将汪精卫转入防空室,但那里并没有暖气设备,寒气彻骨。汪精卫的病情急剧恶化,终于在11月10日凌晨不治身亡。(据《炎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