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这样强调。当天早些时候,李克强总理也同米歇尔和冯德莱恩举行了视频会晤。此次会晤是中欧时隔两年再次举行领导人会晤。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日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动荡加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中欧作为两大全球力量,保持战略沟通、增进战略互信、拓展合作共识,有助于推动中欧关系持续健康发展,也为国际局势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世界不需要新冷战,欧洲更不需要新冷战。”赵立坚说,乌克兰危机已经持续一个多月,国际社会绝大多数国家都希望劝和促谈,期盼尽快实现停火止战。北约理应对自身在欧洲安全问题以及乌克兰危机中扮演的角色进行反思。
中欧应为动荡的世界局势提供稳定因素
“习近平表示中欧应为动荡的世界局势提供稳定因素”,法新社称,习近平与米歇尔和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时指出,8年前,我访问欧盟总部,提出中国愿同欧洲一道,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方的这一愿景至今未改变,当前形势下更有现实意义。
习近平强调,事实证明,中欧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深厚合作基础,只有合作协调才能解决问题、应对挑战。中方对欧政策保持稳定连贯,希望欧方形成自主的对华认知,奉行自主的对华政策,同中方一道,共同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
1日早些时候,李克强与米歇尔和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时表示,当前形势下,对话合作仍是中欧关系的主导面,互利共赢仍是中欧合作的主基调。建议双方依托现有对话机制,加强重点领域政策协调,打造合作新亮点。共同维护能源、粮食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应对风险挑战,助力世界经济可持续复苏。
米歇尔和冯德莱恩表示,中国和欧盟都是多边体系的重要成员,中国是重要的利益攸关方,双方应加强对话,深化合作,坚持多边主义,确保世界和平稳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欧洲理事会1日在会后的声明中表示:“峰会的主要焦点是乌克兰战争、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支持。”声明说,双方还讨论了人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贸易问题。
全球“石油价格”网站称,欧中峰会召开之际正值中国和欧盟的关系处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复杂的时候。欧中关系是世界最重要的关系,2021年欧中贸易额高达8281亿美元,超过美欧贸易额。报道称,尽管此次欧中峰会是欧盟展现其在对华政策上团结一致的机会,但是欧洲一些国家更希望保持与北京的经济联系畅通,走一条既不会疏远中国也不会使布鲁塞尔陷入中美紧张关系的泥潭之中的道路。
中国为欧盟摆脱危机
带来机遇
在中欧峰会举行前,欧洲一些政客、官员和媒体试图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继续对中国施压。路透社称,布鲁塞尔渴望得到北京既不会向俄罗斯提供武器也不会帮助莫斯科逃避西方的制裁的保证。中国则担心欧洲国家受美国影响,采取更加强硬的外交政策,呼吁欧盟在对华关系上“排除外部干扰”。在对华关系上,尽管欧盟在2019年时突然强硬地称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但是欧盟仍然把中国视为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及发展经贸关系方面的合作伙伴。
“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坚持自己的立场”,德意志广播电台1日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当天表示,现在的问题不是谁要帮助俄绕过制裁,而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同俄的正常经贸往来已受到不必要的损害。他说,不应强迫别人选边站队,尤其要抵制冷战思维、阵营对抗。他警告,世界不需要新冷战,欧洲更不需要新冷战。
不少欧洲媒体也认为,中欧之间更应该关注经贸关系。德国电视一台1日引述德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学者鲁利格的话称:“没有其他欧盟国家像德国那样与中国进行如此多的贸易。”“德国之声”引述负责经贸的欧委会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的话称:“我们正处于与中国关系最复杂的时期。”他提到先前与中国达成的《中欧投资协定》称:“很明显,其中一些议题必须以最高政治级别处理。”
《欧洲时报》称,对于欧盟来说,理应抓住与中国共享发展之机遇。无论是从大局出发,还是从长远考量,欧盟都应该摒弃“政治裹挟经济”的意识形态,积极推动尽快完成中欧投资协定批准生效程序,这不仅有助于中欧经贸合作再攀新高峰,更有利于欧盟摆脱自身经济困境。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对欧直接投资同比涨幅达21%。欧盟中国商会称,目前中国在欧盟设立的直接投资企业近2800家,雇用外方员工近25万人。法国商务投资署3月30日称,2021年中国在法投资和创造就业蝉联亚洲国家第一。在法中资企业雇用员工约5万人。中国投资为欧盟带来稳定财税收入和就业岗位,为欧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据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