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珊珊
北京时间3月30日,一向爱对中国发展指指点点的彭博社社评版块“Bloomberg Opinion”发布了一篇题为《没有中国的需求,石油市场将如何应对?》的文章,炒作“中国巨大的原油需求威胁世界”论,宣称中国对储备石油“上瘾”,需求“贪婪”,这会对地球“构成威胁”,给环境带来负担。结果文章晒出的数据还不能自圆其说,因为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于是作者“另辟蹊径”地渲染中国石油需求增量很大。
该文由彭博社专栏作家大卫·菲克林撰写,以上海抗疫期间石油需求下降为引子,称近来中国石油需求的变化已对世界石油市场产生影响,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6.8%,是近三周来最大单日跌幅。
文章继而声称,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石油消费量约占全球的15%,尽管人均消费量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增量占比高啊”。
文章援引英国石油公司(BP)统计的数据,称2009—2019年期间,中国增加的石油需求占全球的41%,这个“近一半”的数据让作者一下子找到了宝,直接甩出结论“这对中国和整个地球都是一个问题”,开始强调石油的排放问题和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影响。其实根据BP公布的2020年石油消耗数据,别说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远低于美国,就是日均消费总量也比美国少得多。
这篇文章还提了一嘴近期西方集团因俄乌冲突对俄罗斯采取的制裁,威胁称中国大陆如果对台湾采取行动可能被“切断能源供应”。
作者还称,目前中国正在提高石油储备和国内石油产量,但他认为收效有限,继而宣称“如果中国真的想减少对进口燃料的依赖,那就只有一个选择:节约”,比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文章最后,直接抛出“中国巨大的原油需求威胁世界”论,声称中国多年来一直在采购“额外的石油”,“现在(储备)可能或多或少满了”,这种“贪婪的胃口不仅对地球构成威胁,对于中国来说也是种风险,因为政府合理性来自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十分依赖外国石油”,并声称“消除这种(石油储备)瘾是当务之急”。
然而,彭博社这番声嘶力竭的宣传,,在外网“喜获”大量嘲讽。有网民甩出中美石油消费量对比,讽刺彭博社的“双标”。(据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