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离间中俄德印无所不用其极

  •     当地时间4月8日,美国《国会山报》发文称,中国正在对俄罗斯采取“长竞争”策略,期待俄乌冲突结束后,俄方可能将大部分远东地区领土“出租”甚至“出售”给中国。
        美国彭博社4月11日刊载文章直白称,印度一直想发展科技,“但印度科技的未来掌握在美国手里”。文章拿着华为、中兴的遭遇赤裸裸地威胁印度,公然承认华为、中兴遭美国封堵才导致业务受损。
        美国《纽约时报》4月12日发文称,德国在同中俄的经济交往中获得了丰厚回报,但只有重塑对中俄的交往模式,结束对两国的依赖,德国真正的“时代转折”才会到来。
        4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就美国《国会山报》文章做出回应。赵立坚表示,我们注意到了有关报道。这实际上是“中国威胁论”的翻版,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离间中俄关系。赵立坚重申,中俄不谋求党同伐异的“小圈子”,更不吃离间分化的那一套,中俄关系能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新的考验。
    美媒宣称
    俄欲对华出售远东领土
        近日美国《国会山报》发文称,俄罗斯将在俄乌冲突结束后,向中国“出租”或“出售”部分远东地区领土。4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做出回应,指出美媒的根本目的是离间中俄关系。
        赵立坚还给了美媒一句忠告,奉劝某些人不要再炒“冷饭”。中国和俄罗斯在历史上的确有过领土纠纷,但两国已经达成了边界协定,已经将中国与俄罗斯西段和东段的国界线完全划定,目前中俄之间不存在任何领土争端,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
        这个事实美国媒体当然也是知道的,美媒炒作这个话题主要有三个目的,首先是对华抹黑,制造一种“中国支持俄罗斯打乌克兰,俄罗斯拿领土作为回报”的舆论,让中国在国际上陷于不利地位。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不断有西方媒体宣称是中国在背后“支援”俄罗斯。
        这次美媒的论调,只不过是这种说法的翻版。其次,西方媒体炒作这样的话题,是为了离间中俄关系。因为一场乌克兰战争,俄罗斯被国际社会孤立,正是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媒体炒作中俄领土的问题,就会造成一种“中国趁俄罗斯虚弱收回历史领土”的假象。
        美媒的目的就是刺激俄罗斯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从而给中俄关系的长期发展制造障碍。最后正如赵立坚所言,西方媒体炒作这个话题,本质上还是“中国威胁论”的翻版。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不走对外扩张道路,从来不给西方媒体留下口实。
        西方媒体只能自己制造舆论,想为自己的论点找到“论据”,继续鼓吹他们的“中国威胁论”。事实上,早在几年前,西方媒体就炒作过委内瑞拉欠了中国巨额贷款无力偿还,试图用一个小岛来抵债的说法,这次不过是老调重弹。 
        要说这些西方媒体,为了离间中俄关系,为了抹黑、污蔑中国,还真是下了不少功夫,但西方媒体是缺乏常识的,挑拨离间注定是无用功。首先,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俄罗斯是个极为看重领土的国家,再怎么虚弱,也不可能靠出租或者出售领土去获取支持。
        更何况,目前乌克兰战争还在继续,俄罗斯始终掌握着战场的主导权,这场战争并没有让俄罗斯伤筋动骨,也远远称不上俄罗斯的“危急时刻”,他绝对不会动出卖领土的念头。其次,中国对别国领土也没有任何兴趣。
        国家之间相互争夺领土,那是100年前的做法,现在通过各种经济合作,所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发动战争去侵占别国领土,这一点也是基本常识。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对两国的领土现状都没有任何异议,西方媒体在替别人操心之前,最好先学习一下国际政治和外交领域的基础知识,不然类似的笑话会越来越多。
        目前中国和俄罗斯是罕见的游离在西方体系之外的两个大国,中俄之间的密切合作,让西方国家无可奈何,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把中俄“拆散”,但中国与俄罗斯有着相似立场和共同利益,《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已经延期,中俄两国在北京冬奥会期间还签署了大量的深度合作项目,想离间中俄,西方媒体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美媒怂恿德国脱离中俄
        乌克兰战争推动德国变革,但他们还在摇摆不定。”美国《纽约时报》4月12日发表评论文章称,德国决定结束对俄能源依赖并加大军备投入,堪称这个国家冷战后最大的政策转变。然而这种转变只是暂时的,毕竟这给德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正在其国内引发争论和分裂。文章称,德国在同中俄的经济交往中获得了丰厚回报,但只有重塑对中俄的交往模式,结束对两国的依赖,德国真正的“时代转折”才会到来。
        文章写道,当德国总理朔尔茨今年2月末宣布结束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同时将拨出1000亿欧元专款来提升军备,以提高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时,他“震惊了德国和世界”,“赢得了国内外的掌声”,因为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连朔尔茨本人也将之称为“时代转折”。
        文章称,自冷战结束后,德国与中国和俄罗斯建立了相互依存的经济往来,德国从中获取了丰厚的回报。
         “我们向中国出口商品,从俄罗斯进口廉价天然气,这是德国出口成功的秘诀,”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的传记作者拉尔夫说。
        德国保守派议员诺伯特·罗特根说,德国在未来与中国打交道时,必须从依赖俄罗斯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毕竟德国出口驱动型经济模式的关键领域都依赖于中国。
        据路透社当地时间4月12日报道,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当天在波兰华沙的一场活动中表示,世界各国正在努力促使供应链多样化,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并声称“这可能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他说,跨境贸易对于全球经济仍然很重要,而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有望成为第一大经济体,作为商品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中国将发挥重要作用。不过,他又称,中国也需要成为全球贸易体系中其他国家共享的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并补充称,“我不知道这是否会发生。”
        马尔帕斯表示,中国确实正面临一些困难,但他同时表示,世界银行将继续与中国开展良好的合作。
        美媒拿华为、中兴敲打印度
        4月11日,美国彭博社刊载一篇评论文章,这篇评论文章由彭博社科技专栏作家蒂姆·库尔潘撰写,原先的标题很直接地称,“若想建设科技未来,印度还需美国的支持,你们与俄罗斯的关系没啥用。”现在的标题则委婉了一些,但也难掩其自大与傲慢的态度——“要想实现科技梦,印度需要美国”。
        在文章开篇,作者就点明,印度想要在科技上独立的想法美国很清楚,但印度通过“向莫斯科倾斜”来维护其外交政策的独立性,就让华盛顿很“震惊”了。就此,文章看似点拨实则颇带警告意味地提醒:“新德里最好能看到这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并考虑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文章直白称,印度一直想发展科技,“但印度科技的未来掌握在美国手里”。文章并未介绍美国将如何帮助印度,反而竟拿中国华为、中兴当印度的“前车之鉴”。
        作者不再遮遮掩掩,公然承认华为、中兴遭美国封堵才导致业务受损——“中国的中兴通讯公司和华为公司可以证实,华盛顿的严厉政策会对其业务造成严重破坏……它们不仅无法购买美国芯片,还无法购买使用美国技术制造的零部件。其结果是华为去年的收入下降了29%,其中包括国内销售的大幅下滑。”
        作者拿着华为、中兴的遭遇,赤裸裸地威胁印度,点明美国也可以如此毁掉印度科技公司的业务。而这部分内容,文章还特意在副标题处强调了一遍:“了解华盛顿的权力吗?中国那些命运多舛的科技巨头就是教训。”
        文章接下来再次拿中国说事,称美国其实希望印度强大,因为中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印度是个“良好缓冲”;美国也希望印度能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成为一个新的全球制造中心。但印度能否实现这些目标还要看美国,“美国掌握着主动权”。
        “最重要的技术以及掌握这些技术的公司都是美国的。如果他们不签字,为苹果或高通公司供应芯片的合同就不会流向印度的工厂,甚至包括那些外资工厂。”
        除了这些手段,文章还称,如果印度与美国的目标不一致,就会给美国人留下“印度不值得信任”的印象。在此情况下,那些正在寻求打压“美国下一个敌人”的美国民族主义政客,将可能把印度当做靶子,“这对印度不会有什么好处。”
        文章在最后再次“软硬兼施”地提醒印度,“在全球科技产业中,印度完全有机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参与者。但其领导人应该记住,明智地选择朋友是很重要的。”
        需要一提的是,当地时间4月11日,美国总统拜登和印度总理莫迪举行线上会晤。除了“加深两国联系”之外,拜登就俄乌冲突有关问题与莫迪展开磋商。在会晤开始前,彭博社就认为,此次会晤无疑是美方再次就俄乌问题向印度施压。
        据彭博社当地时间12日报道,消息人士透露,G7峰会将于6月在德国巴伐利亚举行,出席峰会的嘉宾名单是在2月下旬俄乌冲突爆发前制定的,其中包括塞内加尔、南非和印度尼西亚等国领导人。
        德国起初希望邀请印度总理莫迪参加G7峰会,但由于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拒绝谴责俄罗斯,德国可能重新考虑。
        彭博社称,印度是在联合国近期有关暂停俄罗斯人权理事会成员资格的投票中弃权的国家之一,自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也并没有像其他G7国家一样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就在美国及其盟友试图削弱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贸易之际,印度还加大了从俄罗斯购买能源的力度。
        当地时间4月11日,拜登与莫迪进行视频会晤,拜登再次试图拉拢印度,称美国随时准备帮印度实现能源进口多样化。
        据俄塔社12日报道,印度军队目前装备有几款俄制武器系统,包括坦克、火炮、导弹系统。2015年,印度宣布打算购买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系统。在2018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印度期间,两国签署了价值54.3亿美元的S-400系统供应合同,这引起了美国的严重不满。美国方面威胁要根据《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对从俄罗斯购买现代化武器和军事装备系统的国家实施制裁,而印度则表示不打算放弃S-400系统。 (据观察者网、长安街知事《环球时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