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为全球安全提供新方案

  •     21日,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演讲内容及一系列金句引来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和转载。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及俄乌冲突仍在持续的背景下,安全与发展正成为全球瞩目的课题。“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关联性空前提升。”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1日表示,这是中方提供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安全领域的生动实践,面向全球开放,欢迎各国共同参与。
    六次主旨演讲
    五次以“未来”为题
        这是习近平第六次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201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他首次出席论坛年会开幕式,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亚洲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
        此后的2013年、2015年、2018年、2021年和今年,习近平都以国家主席身份出席论坛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从2013年《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2015年《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到2018年《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2021年《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再到今年《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未来”这两个字,出现在2013年以来习主席每一次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旨演讲的题目中。
        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后,全球始终笼罩在疫情的阴霾之中。在去年的论坛年会上,习主席就表示,“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
        今年论坛年会的主题是“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习主席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如何回答“未来之问”,在国内外广受关注。
    习近平演讲引热议
        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题为“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习近平在演讲中指出,“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事实再次证明,冷战思维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危害世界和平,集团对抗只会加剧21世纪安全挑战。
        习近平的演讲引发外界热议。台湾雅虎奇摩网站提到,习近平呼吁全球加强协调对抗疫情,持续关注人们的健康,“我们要共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前提”。香港01网站称,习近平强调,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
        对俄乌局势格外关注的路透社说,中国领导人21日重申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的立场,但没有直接提及西方对俄罗斯采取的惩罚措施。“中国领导人说,中国支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反对滥用制裁手段。”美联社写道。
        香港《南华早报》称,中国领导人向美国及其盟友发出强烈信号,即坚决反对脱钩。他表示,要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防止一些国家政策调整产生严重负面外溢效应。他承诺推进改革,强调中国经济韧性强,“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
        达索系统亚太区执行副总裁许善淞对记者表示,博鳌亚洲论坛已发展为连接亚洲与世界的高端论坛。在疫情反复、国际局势动荡、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特殊背景下,习主席的演讲向世界传递了和平与稳定的信号,为我们注入了强大信心。习主席再次强调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不会动摇,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这也赋予包括达索系统在内的外资企业更多信心,为我们坚定融入中国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
        去年9月,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
        在这次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主席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这是中方提供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
        提出这一倡议,既是长期的思考,也是当下的需要。
        2015年3月28日,习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就强调:“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
        在7年前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主席就强调,“每一个国家的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障”“要通盘考虑亚洲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这些主张不只适用于亚洲安全问题,而且放之四海而皆准。
        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备受关注。路透社评论说,中国领导人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中国首次在俄乌冲突之外主张“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并暗示美国在亚洲的行动。香港城市大学法学教授王江雨表示,通过唤起源自欧洲的“安全不可分割”概念,中国有望使其捍卫核心利益的行动在其他国家看来更加合法。
        “世界各国共乘命运大船,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不可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中国领导人强调,我们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冷战思维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危害世界和平,集团对抗只会加剧21世纪安全挑战。北马其顿新闻社也在网站首页以“习近平:(本国)安全不能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为题,报道了中国领导人在博鳌的演讲。
        中国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出现的俄乌冲突背后既有冷战思维作祟,也是地缘政治博弈。中国领导人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从全球层面看待安全问题,实际上就是希望外界跳出冷战思维和地缘政治博弈的思路,从整体上看待全球、地区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安全问题。“这是一种新思路、新方案,体现了中国智慧。”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特聘院士马凯硕对习主席“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的形容表示赞同。他告诉记者,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能只关注客舱,即自己,也必须爱护这艘大船。国际社会必须加强而非削弱多边主义,亚太地区国家正在被外力分离,各国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避免产生这种情况。其中,最重要的力量是中国和东盟。“东盟现在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如果双方能够更好地合作,可以让地区融合得更好,这是共同的方向。”
    “大国尤其要作出表率”
        在21日的开幕式上,多位外国政要发表演讲。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说,蒙古国是博鳌亚洲论坛创办国之一,蒙方高度赞扬博鳌亚洲论坛为促进各国协调与合作、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增长所作出的贡献。哈萨克斯坦总理斯迈洛夫认为,今年论坛的主题充分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发展的担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说,全球经济复苏靠一个国家是不够的,此起彼伏的危机带来广泛影响,各种风险让世界极易受到冲击,各国都应该为支持多边主义发挥重要作用。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表示,只有团结起来通力协作才能解决全球性问题。
        巴西工业贸易部原执行部长特谢拉对记者表示,本届论坛年会讨论的重点有数字化转型、气候变化、包容性金融等,与会人士不仅有亚洲人,还有美国人、拉美人、非洲人,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占世界经济的份额达到40%,博鳌亚洲论坛讨论亚洲的未来,也是在讨论世界的未来。“在博鳌,最聪明、最重要的人可以分享他们的愿景,可以讨论如何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国内媒体评论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习主席曾指出,应该“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在2015年年会上,他再次指出,“反对为一己之私搞乱地区形势”。
        在今年的年会上,他强调,“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域内域外,都应该为亚洲添彩而不添乱”“大国尤其要作出表率,带头讲平等、讲合作、讲诚信、讲法治,展现大国的样子”。
        什么是大国该有的样子?在去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已经作答:“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展现更多责任担当。”
        冲出迷雾,走向光明。从传递信心、提出倡议,到宣示开放、辨析襟怀,源自中国博鳌的声音,值得全世界认真倾听。
    (据央视新闻、《环球时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