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式瞎折腾:“绑架”中国不成,对俄制裁破产

  •     针对当前俄乌冲突,美国一方面持续通过各种途径打压俄罗斯,另一方面也在借此不断施压中国,逼迫中国“选边站队”。
        当地时间4月18日,美国国务院召开记者会,有记者就再度向发言人内德·普莱斯(Ned Price)提及有关所谓“中国支持援助俄罗斯”这一虚假议题,而普莱斯竟也煞有介事地回答了一番,借此问题威胁中国。
        普莱斯“道德绑架”般地声称,中国一直在国际社会强调“国家主权”和“领土边界”等问题,现在如果不对俄罗斯谴责,此前的几十年就如同是一场表演或虚张声势罢了。
        随后,他更是威胁道,如果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和物资、帮助俄罗斯逃避制裁的话,将遭受到来自美国及其盟友伙伴发出的“猛烈重击”。
        值得注意的是,普莱斯18日代表美国国务院的这一番发言,延续了美方一段时间以来在有关问题上针对中国的那一种“道德绑架式”和“威胁式”的表态。
        在4月21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韩国媒体记者提问:有报道称,美国政府表示不希望中国对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持,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发言人汪文斌对此表示,我们一贯反对缺乏国际法依据、没有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反对不当禁止或者限制中国企业同其他国家企业开展正常的经贸活动。汪文斌进一步表示,制裁不是缓和局势、结束战争、避免更多人员伤亡的正确途径,只会激化矛盾,加剧冲突外溢,让世界付出更多的代价。
        汪文斌表示,没有理由让各国人民为地区冲突买单。他指出,美方一边高调忽悠欧洲禁运俄罗斯油气,另一边却大肆购买俄罗斯石油;美国金融机构还趁机抄底抢购俄罗斯公司的债券,而欧洲却不得不直接承担地区动荡和能源涨价的代价;美国还一面扩大对俄制裁,一面同过去的制裁对象做交易。这事实上宣告了制裁的破产。
        汪文斌说,当前形势下,国际社会尤其需要重视干扰破坏俄乌和谈努力的消极举动,重视乌克兰危机溢出效应和单边制裁的负面影响,重视冷战思维回潮和阵营对立抬头,重视中小国家被迫卷入大国地缘博弈的负面后果。我们敦促美方在处理乌克兰问题和对欧关系时,不得以任何方式损害中方的正当权益。我们也将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和个人的正当合法权益。
        厄瓜多尔拉丁美洲新闻社网站4月19日发表题为“地缘政治和乌克兰战争”的文章称,美国的意图是阻止俄罗斯复兴以及融入欧洲。
        文章称,当前国际局势以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为主导。每天都有大量新闻轰炸着我们,真假难辨。
        西方媒体的主要目的是把普京描绘成“邪恶”的代表,迫使各国政府扩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引导国际舆论对普京作出道德谴责。但他们对过去30年来西方国家在前南斯拉夫、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阿富汗和其他国家造成超过100万受害者(主要是平民)绝口不提,这还不包括西方国家多次在拉美犯下的暴行。强调美国的双重标准并不意味着支持普京,而是为了避免将原因简单化,以至于最终掩盖导致国际冲突的真正因素。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和非洲取得进展,欧洲则对俄罗斯油气产生依赖,这些遭到试图阻止多极化世界出现的美国的强烈反对。为此,美国在欧洲打造北约联盟网络,在远东和其他地区打造其他的军事联盟。这些经济和军事联盟寻求从欧洲包围俄罗斯,从南海和日本海包围中国。
        北约存在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共产主义在欧洲蔓延。1991年苏联解体后,北约非但没有解散,而且向俄罗斯推进,暴露出美国的战略是称霸“欧亚岛”以巩固其霸权。
        苏联解体之时,俄罗斯极度虚弱,使得北约包围俄罗斯向前推进成为可能。美国不包围俄罗斯的承诺,即老布什对戈尔巴乔夫的承诺被克林顿及其继任者打破:大多数东欧国家加入了北约。2014年政变后,乌克兰的立场从中立转变为亲北约。
        简而言之,俄乌冲突几乎是美国施压、推动乌克兰加入北约来收拢对俄罗斯军事包围网导致的必然结果。来自乌克兰的导弹只需几分钟便能到达莫斯科。围攻俄罗斯不是基于意识形态或道德原则,而是美国需要控制“欧亚岛”,而俄罗斯和中国是“欧亚岛”中脱离其控制的主要国家。(据观察者网、《参考消息》、环球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