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媒报道,俄军于2018年开始的机器人综合体“Shturm”项目的第一台原型机已经建造完毕,其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正式进入工厂测试。
造新式机器人意义非凡
从苏联开始,俄便对发展智能化战争武器情有独钟,在此期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今,俄在应对国际复杂局势和国内装备发展上都对发展新型无人作战机器人有着巨大的需求。机器人综合体“Shturm”项目对于现阶段的俄军发展具有两点极其特殊的意义。
一是发展战斗机器人解决国内人口问题同复杂安全威胁之间的矛盾。现在俄面临着周遭局势所带来的复杂安全威胁,既有大国之间的军事对抗,又有局部冲突中的现实作战需要,还有维和、反恐等军事任务,这些都对俄的财政和军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加之俄人口数量的下降和人口老龄化对其兵源补充带来的巨大压力,研发具有强大火力、能保护作战人员安全的无人作战机器人成为了这一问题的“最优解法”。
二是战斗机器人升级换代,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虽然俄军现阶段的无人作战机器人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其在实战过程中仍然暴露了不少的问题。在叙利亚战场上,天王星-9机器人曾多次与指挥人员失去联系,时间最久的一次长达90分钟。特别是在有建筑物阻挡的时候,控制系统的无线信号便会被隔绝。遥控距离过短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很容易使指挥人员暴露在火力之下,让昂贵的无人作战机器人成为敌人的战利品。
如何升级换代更强大的无人作战机器人,以应对复杂的安全威胁成为了俄军发展下一代无人作战机器人的重点。“Shturm”项目便成为了俄军所寄予厚望的“答案”。
“Shturm”利刃出鞘
机器人综合体“Shturm”包括带有各种作战模块的机器人坦克和一个该综合体战车的移动控制中心。该综合体的所有车辆都将建造在T-72B3坦克的底盘上。当搭载不同作战模块时,该机器人便拥有了不同的作战方式,同样的操作系统让操作人员能够轻易地操作不同的战斗模块,这样的设计能够极大地减轻操作员的负担,让俄军的攻击多样化,使俄军作战行动迅速取得战场优势。
“Shturm”综合体的主要目的是识别和压制长期射击点,摧毁敌方人力,主要是在城市地区的作战行动中对装甲车辆构成特别威胁的反坦克人员。以往的重型坦克都因为枪管过长、行动速度缓慢而不能在城市地区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并且极其容易被敌方反坦克人员袭击摧毁。机器人综合体“Shturm”的登场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弊端。该综合体在执行先导任务时能够减少人员的伤亡,并且搭载的武器还能够有效地清除敌方反坦克人员,为重型坦克的作战提供有利的作战环境。
远程控制系统有待增强
虽然“Shturm”是俄军战斗力提升的重要一步,能为俄解决目前面临的各种困难,带来极大的现实意义,但其在设计本身和计划实行上仍存在不少问题。
无人作战机器人能大大降低人员伤亡的风险,并且完全能够在战场前沿执行后方下达的任务,但这也对其远程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叙利亚战场上,俄军的无人作战机器人便多次出现任务下达与执行出现延迟的情况,机器人综合体“Shturm”需要一套更智能的战斗控制系统,“Shturm”的远程控制系统还有待增强。其需要一套更智能的战斗控制系统,但目前正在开发的战术链接“星座M”网络中心战斗控制系统依然有很多问题未解决。
机器人的多种战斗模块将提升联合作战难度。目前,“Shturm”系列战斗机器人根据不同作战场景配置了不同型号的武器,其主要武器是一门缩短的125毫米口径火炮,预计在特性方面,将接近2A46系列火炮,“Shturm”系列战斗机器人还配备有其他三个战斗模块,以提升其在城市地区的作战机动性。这样一来,指挥员根据其作战特性如何选择正确的战略战术、根据战场形势如何灵活地使用不同战斗模块将极大地影响战斗机器人在战场的表现。
计划推行仍有困难
机器人综合体“Shturm”搭载有四种不同的战斗模块,这将大大提升其生产的成本和难度。在俄军内部,也并非所有的军事人员都认为无人作战机器人比同等造价的载人车辆更具有战略优势。并且,后期该综合体的列装和日常的维护保养都将花费一大笔资金,应该投入多少资金推进“Shturm”以及其能产生多少的效益是俄军现在必须考虑的问题。机器人综合体“Shturm”项目在今后的推进中必然会有诸多的阻力,究竟何时真正地投入战场使用仍是一个未知数。
无人化作战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流,组建机器人部队是大势所趋。机器人综合体“Shturm”项目是俄军对于未来战争的一次探索,该项目不论是对于俄军的现在还是未来,都具有巨大的意义。(据《现代防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