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海军走向深蓝这十年

  • 郭媛丹

        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3周年纪念日。党的十八大以来,被誉为“流动国土”的中国海军航迹覆盖六大洲、四大洋,代表了中国形象,备受国际关注,尤其是中国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万吨级驱逐舰南昌舰相继入列、形成战斗力,成为海军十年大发展的最直接“见证者”。

    山东舰副舰长: 
    争取拥有更多航母的“飞行驾照”

        4月22日,中国海军发布首部航母主题宣传片《深蓝!深蓝!》,引起外界对中国航母发展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名飞行员舰长,国产航母山东舰副舰长徐英表示,未来的中国海军一定会拥有比今天数量更多的飞行员、航母和舰载机,拥有更强大的能力和更可靠的手段,从而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2012年,为挑战最难的飞行项目,徐英从一名普通战斗机飞行员转型为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2013年,中国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正式组建,标志着航母部队战斗力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我国第一代舰载机飞行员团队,徐英他们面临的是一个陌生的空白区:没有技术,更没有任何经验,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行。
        十年过去了,中国航母事业从无到有,经历了从单航母到双航母,从昼间到夜间,从近海到远海,飞行员和舰载机从少到多的发展历程。
        “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航母航行海区越来越远,每天的飞行架次越来越多。”徐英说,“作为航母事业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对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充满信心。”
        徐英认为,现在中国航母发展已经跨过了最初始的“摸索”阶段,现在是“提高、拓宽、开拓、加速”阶段,也是战斗力加速提升的阶段。他表示,航母编队作战能力的发展分为“能上舰”“能作战”“走出去”三阶段。
        “着重需要发展的是以航母编队的形式走向更远的海域,出动更多的舰载机架次,不断提升在远海大洋执行任务的能力。”徐英进一步解释,“我们需要到更多的陌生海域、更复杂的天气、海况下执行更加复杂的任务,配合的兵力会越来越多,这就是战斗力提升的阶段,无论是飞行员、舰机融合,还是整个航母编队,都面临任务转型,这也是航母编队形成作战能力必须要跨过的一关。”
        2021年,徐英走上了海军山东舰副舰长的岗位,岗位变化让徐英对航母和舰载机的感情更深。
        徐英说:“原来作为飞行员对航母关注点多集中在飞行条件、保障条件等方面。现在作为副舰长,不仅要关心航行组织保障、舰员和飞行员的生活起居,还要关注装备的工作状态,武器的战术性能和使用,这些工作都让我和航母融合得更深。这样的融合同时又有助于我飞行技能和舰艇操纵技能的提高,因为我知道飞机和飞行员想要什么样的条件,就会努力操纵舰艇创造出这种条件。同时,因为知道航母操纵不仅要考虑甲板风,还要考虑航行安全、船舶避碰、编队位置等很多因素,所以在空中飞行时会对这些条件的变化有更深的理解和思想上、技术上的预想准备。”
        徐英强调,“未来中国海军一定会拥有更强大的能力和更可靠的手段,能更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作为飞行员,我也希望自己跟随海军步伐,争取拥有更多航母的‘飞行驾照’,积累更多着舰次数和飞行经历,这是飞行员价值和能力的体现。”
    南昌舰舰长: 
    跨洋越海,现在我们心态非常开放
        055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南昌舰(舷号101)的列装意义重大,它是中国战斗舰艇中设计理念最先进、吨位最大的舰艇,标志着中国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南昌舰舰长周明辉大校曾先后在青岛舰、西宁舰等多型舰艇上工作,他说,十年来中国海军舰艇的跨越性发展,舰艇运用理念也有了巨大改变,尤其是新型舰艇一定要到远海大洋进行尽可能多的磨砺,更有助于后续舰艇战斗力的提升。
        2020年1月12日,南昌舰在青岛入列,正式成为中国海军大家庭中的一员。时至今日,南昌舰已数次吸引了公众目光,成为“焦点舰艇”,其背后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周明辉对此一一做了解答。
        首先,南昌舰“首秀”引起轰动效应。2019年4月23日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中,南昌舰以驱护舰编队首舰的身份在世人面前亮相。在舰艇家族中,未入列即参加阅兵等重大任务的待遇并不常见。
        其次,2021年南昌舰几度突破岛链,赴远海多次参加重大演训任务,是名副其实的“劳模”。周明辉笑着解释说,这很可能是外界对南昌舰的关注度高,所以觉得南昌舰是最忙碌的舰艇,事实上南昌舰只是人民海军的一个缩影。
        第三,南昌舰的曝光率最高。南昌舰执行重大任务的频次是其他舰艇无法比拟的。2021年,南昌舰参加中俄联合军演以及中俄首次海上联合巡航。周明辉表示,“过去一年南昌舰执行重大任务比较多,这恰恰体现了我们在新型舰艇使用理念的变化。作为055型的首舰,南昌舰不仅是作战平台,也是试验平台,我们利用一切机会,尽量多的执行多样化的军事任务,去检验和验证舰艇的可靠性,从而不断去发现问题,改善后续舰艇的性能。”
        航行在远海上的南昌舰时刻处在世界目光下,也和各国同行经常相遇。最近两年周明辉敏锐地感受到了一个细节变化,“现在我们心态非常开放,遇到外军舰艇我们都会使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或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主动和对方进行沟通和互动,及早进行一些情况通报。以前他们非常主动,乐于沟通,但现在好像双方互换了角色,他们变得越来越谨慎。”

    陆战队员: 我们比电影中更强大

        一级上士许晓飞是一名解放军海军陆战队员,在他的心中,海军陆战队远比电影《红海行动》中的“蛟龙突击队”更厉害、更强大,无论是人员素质还是武器现代化水平都要高于电影情节。
        作为海军五大兵种之一的海军陆战队有“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空中雄鹰”的称号,无论是护航编队还是联演联训中都会出现陆战队员的身影。从2012年迄今,许晓飞先后参加过随舰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赴驻吉布提保障基地执勤,中俄海上联演等重大任务。此外他还先后三次参加国际军事比赛,两次赢得“最佳狙击手”称号。
        时至今日,身怀十八般武艺的许晓飞依旧记得新兵训练时的艰苦。“义务兵两年,我们需要学习操枪、射击、潜水、跳伞、爆破等五六十个课目,每天不是在训练,就是在训练的路上。晚上睡觉从来不踏实,要么是被班长紧急集合哨音的惊醒,要么是被教官扔进瓦斯惊跳起来。”但让许晓飞内心倍感压力并不是苦,而是发现面对课目的一无所知,因为不知道而害怕和恐惧。“来到陆战队后,我发现以前在游泳池里游泳只能叫玩水,我们海训期间一下水就是5000米,而要想成为超级登陆兵底线是1万米,我连续挑战了5年失败了五年,在第六年才达到1万米。”现在的许晓飞熟悉20多种武器的操作,最喜欢的是驾驶战车在训练场上飞驰的感觉,最擅长的是狙击射击。
        2017年,作为新型作战力量之一,海军陆战队开启了转型加速度。海军陆战队作为全域作战兵种,许晓飞和战友们的训练足迹从水际滩头、大洋孤岛到高寒山地、荒漠戈壁,可以执行从两栖作战到遂行陆海空多领域作战任务,具备全时全域和特种作战能力。
        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是许晓飞和战友们的信念。也因此他们每天训练课目安排得非常紧凑,有些特种课目现在是普训课目,单兵每年要完成几十项乃至近百项课目的训练。
        现在许晓飞是一名两栖装甲兵,谈到自己的专业,他表示泛水渗透作战是最具实战化的训练。“这个课目有一定难度,两栖装甲车泛水到军舰,受风浪影响装甲车和军舰在水中摇摆不定,而且军舰的舱门与装甲车宽度相当,这需要考验我们的操作精准能力。”
        许晓飞还记得在一次红蓝对抗的实战化演训中己方大获全胜的训练。“当时作为红军的我们要在三天内夺取蓝军的阵地,在一个浪高于装甲车、不允许下水的晚上,不仅对方连我们自己都觉得不会采取行动,结果指挥员发布命令,反其道行之,我们两栖作战车顺利登岛,成功夺取阵地。”
        在提到《红海行动》电影里的“蛟龙突击队”时,许晓飞表现得肯定又自信:“电影中的蛟龙突击队只描述了陆战队中的一个小集体,实际上我们不仅有突击队,还有装甲兵、防化兵等,无论是人员素质还是武器现代化水平都要高于电影情节,我们更厉害,更强大。”(据《环球时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