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马云,美国打压中国科企新招数

  • 陈济深

        据媒体报道,4月22日,继3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40余家中国企业列入“预摘牌清单”后,华尔街也加入到了对中国企业的围剿中,4名美股投资人突然升级对阿里巴巴的诉讼,并将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列为新的起诉对象,而起诉理由则是——阿里股价暴跌,导致投资利益受损。此番修改起诉状,指控内容没有明显变化,但却处在中国科技公司股价持续下跌的特殊时期,将马云增列为起诉对象,更是首次将矛头指向企业家个人。
    美方持续打压
    使中国企业损失惨重
        马云已经在2020年彻底卸任阿里职务后,本次美国投资人依然将其列为被告,除了律所在财务上的算计,更是用金融武器打击中国科技公司的一个新节点。过去两年,美方玩弄各种伎俩,对在美上市的中国科技公司发动金融战,已经使后者蒙受了巨额损失。
        2020年末,美国参议院通过所谓《外国公司问责法》,提出如果外国公司连续三年未能通过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计,将被禁止在美国任何交易所上市;上市公司需披露自己与其他国家政府的关系。
        尽管该法案适用于所有外国公司,但主要是针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特别是中国科技公司。
        对此,2020年12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曾明确回应,美方做法是对中国企业政治打压的又一个具体行动,是美方打压遏制中国发展的又一个具体表现。
        三年前,中国顶尖科技公司的市值曾与美国分庭抗礼,今天只有腾讯和阿里的市值处于头部,且早已掉出市值前十
        有分析认为,马云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科技企业和企业家之一,将其告上法庭,会显著影响中国科技公司投资者的信心。而且,一旦对其诉讼形成判例,全美投资人可能都会据此起诉暴跌中的中国科技公司,这将让其本已严重缩水的市值再受重创。
    三管齐下的系统性遏制
        金融战只是手段之一,纵观过去数年美方的一系列举动,其对中国科技公司的打压呈现出贸易、科技、金融多种手段并行交织的特点。
        贸易战的主要手段是将大量中国企业纳入所谓“实体清单”,从而切断中国科技企业的供应链。
        统计显示,2018年至今,共有超过400家被纳入制裁范围,平均每年超百个,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华为。被纳入“实体清单”后,全球多家芯片企业都开始对华为禁运,致使华为在手机和通信领域的业务受到巨大冲击。
        科技战的主要手段,是对中国重要科技企业高管的重点围剿,干扰企业正常运营。2018年末,加拿大警方应美国政府要求强行羁押孟晚舟达数年之久,显示美国为了打击中国领先企业已不惜编织罪名,直接对企业核心管理层个人发起攻击。
        作为在美国上市的市值最高的中国科技公司,阿里巴巴不仅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同时也是中国自主研发参与国际竞争的代表,因此成为美国新一轮打压的首要目标。
        数据显示,阿里在技术和研发上的投入每年都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在云计算、芯片技术、人工智能(AI)、量子计算等领域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特别是2009年阿里巴巴发起的“去IOE”运动,打破了美国IBM、Oracle和EMC三家公司的IT基础构架领域的垄断,阿里也成为全球首个拥有独立云计算系统的非美国公司。不久前,美国对于俄罗斯展开科技封锁,IBM、Oracle正是首批表态对俄罗斯禁运的美国公司。(据观察者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